浙江传媒学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共建高校,是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传媒类高校。2004年9月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莅临学校考察指导,提出了“紧跟时代、突出特色”的殷切希望。学校从1978年创办浙江广播电视学校、1984年创办浙江广播电视专科学校、2000年两校合并成立新的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升格为浙江传媒学院,已有40余年办学历史。现有杭州钱塘和桐乡乌镇两个校区,占地1355.14亩,总建筑面积64.2万平方米。设有16个二级学院(部、中心),在校生14500余人,教职员工约1400人。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称号。
学校涵盖艺术学、文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等6个学科门类,有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省一流学科,新闻与传播硕士、艺术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5个本科专业,其中18个艺术类专业。广播电视学、数字媒体技术、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编辑出版学、文化产业管理、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摄影、传播学、广播电视工程、网络工程、戏剧影视文学等13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网络与新媒体、戏剧影视美术设计、音乐表演、录音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等10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平台2个、省级教学平台1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近五年来先后获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承担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41项,省课程思政教学项目31项,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省级教材41部,获得国家级一流课程认定6门、省级一流课程177门。建有400余个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其中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海外实习基地5个。
学校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引才计划入选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重点人才工程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引才计划入选者2人,省“151人才工程”各层次培养人才32人,省级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四个一批”人才8人,省优秀教师3人,省级高校教学名师5人,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人才23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1人,行业高端人才50余人。
学校现有全国性科创平台8个、省级科创平台8个。近五年先后获批国家级科研与创作项目100余项,其中重点重大项目9项,主持省部级科研与创作项目300余项,科研经费总量、高水平论文论著、高端智库成果、社会服务与合作实现了跨越式提升。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五个一工程”奖、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电影金鸡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德国红点设计至尊奖、茅盾文学新人奖等60余项。主创或参与创作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影视作品,如《觉醒年代》《光荣与梦想》《小鸡彩虹》《孤山路31号》《小欢喜》《小舍得》《爱上中国》《为了人民的健康》《携手,为人民》《中国减贫密码》《我们的航程》《革命者》《悬崖之上》《金刚川》《西泠印社》《浴火书魂》《丰子恺》等。
学校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110余所高校开展交流合作。学校是欧盟“伊拉斯谟”项目单位,与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和博尔顿大学合作举办本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密苏里大学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多所高校合作开展多层次的联合培养项目。学校是教育部国际人文交流与传媒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教育部港澳与内地高校师生交流计划项目单位、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实施单位、国家留基委国别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单位、教育部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项目单位、浙江省浙非高等教育合作伙伴计划成员单位、浙江省对台交流基地。
学校毕业生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居全省高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在95%以上,考研率逐年攀升,一年后创业率在5%以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创业率位列全省本科高校第一。2018年创业学院荣获“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2019年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获“浙江省科技企业孵化器”,2020年学校获省“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众多毕业生成为新闻出版、影视行业、文化产业等领域的骨干精英,近100人次获长江韬奋奖、金话筒奖等行业最高奖。
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3.75亿元。建有国内高校首个5G+4K电竞综合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总量179.5万册,电子图书170.8万册,电子期刊124万册,学位论文894万册,音视频97101小时。
学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秉承“敬业、博学、求真、创新”的校训,本着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紧贴传媒、服务社会的宗旨,力争成为卓越名校、传媒名镇、艺术名片,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传媒大学!
(数据截至:2022年12月)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是浙江传媒学院最具影响力的二级学院之一。学院开设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礼仪文化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影视配音方向),以及本科学历教育的留学生项目。2020年,学院增设了网络主播第二学士学位方向。其中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始建于1986年,是教育部教育质量工程“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一流专业、浙江省一流专业、浙江省“十二五”、“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点,专业建设走在全国行业前列。
学院还设有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口语传播(播音与主持)方向;设有浙江传媒学院与英国博尔顿大学合作举办的视觉传媒硕士学位项目。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61人,师资队伍具有“双高”特点: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9.02%,双师型教师占比59%,师资队伍力量雄厚。
学院设有基础、应用、理论、礼仪四个教学部;学院实验实训中心设备先进,实验室总计44间,总资产达1158万元,总件数2046件。实验室百分之百为学生开放,充分满足学生的教学与艺术创作需要。在此基础上,学院最大限度的发挥校外50余家教学实践基地——各级广电媒体、各类文化传播公司机构的作用,使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紧贴行业一线的发展。
学院还设有浙江省“十三五”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实践基地;浙江省“十三五”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播音主持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浙江省中华经典诵读培训基地、浙江省普通话水平测试点、产学发展中心、职业口语传播与发展协调创新中心、主持优化传播研究所、中国播音主持史研究基地、浙江传媒学院世界休闲博览会礼仪人才培训基地、媒体语言研究所等教学单位、科研机构,为学生教学、实践、科学研究提供良好条件。
多年来,本专业为中央、省及地市级媒体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像章伟秋、王大民、忠诚、席文、小强、朱丹、李维嘉、李响、伊一、沈涛、亚丽等成为有影响力的新闻主播、综艺主持名人。许多杰出校友荣获国家级各种荣誉,如十九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四个一批”人才、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工作者等。校友中还有2人获中国新闻工作者最高奖——“长江韬奋奖”,36人获全国播音主持最高奖——“金话筒奖”及提名奖,100多人次分别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五个一工程奖、电视星光奖、金鹰奖、牡丹奖等专业奖项。毕业生群体的社会影响力跻身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被社会广泛赞誉。
1.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有声语言艺术表达能力及播音主持创作能力,能在各级电台、电视台、新媒体及大专院校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播音主持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另外,本专业还开设了体育评论解说特色班,该班与上海体育学院和全国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协会强强合作,创新了成建制交流学习、一线精英授课的精英化人才培养模式。
除公共基础课外,专业主干课程有:播音主持艺术概论、普通话语音与发声、即兴口语表达、播音创作基础、播音业务、主持业务、新闻采访与写作、播音员主持人形象造型等。
就业方向:各级电台、电视台、新媒体公司及大专院校和企事业单位。
2.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影视配音方向,本科,学制四年)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影视配音方向)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掌握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有声语言艺术表达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广播电台、电视台、影视制作机构、新媒体和大专院校及相关单位从事影视剧配音、纪录(电视)片解说、文艺作品演播、播音与主持艺术、配音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专业主干课程有:配音导演基础、普通话语音与发声、配音表演基础、文艺作品演播、角色配音业务、播音业务、配音作品创作等。
就业方向:各类广播电台、电视台、影视制作机构、新媒体和大专院校及相关单位
3.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礼仪文化方向,本科,学制四年)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礼仪文化方向)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掌握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及良好的口语传播能力,能在媒体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形象代言与宣传、对外联络与接待、活动策划与主持、部门协调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专业主干课程有:交际英语口语、即兴口语表达、普通话语音与发声、主持业务、语言表达艺术、中外礼仪基础、形体礼仪、民俗艺术传播、专题活动策划、活动主持艺术等。
就业方向:各级媒体机构及企事业单位。
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浙江省政府、省教育厅的关怀下,近年来,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在专业建设中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学生在各类专业比赛中频频斩获殊荣,吸引用人单位纷纷前来,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保持在96%以上,学院连续多年获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专业人才的社会影响力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已处于领先地位。如今,浙传播音学子已遍布全国各级各类媒体,获得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本学院为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戏剧与影视学”,2个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和“影视摄影与制作”,1个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录音艺术”。
现有教职工90余人,教授12人,“双师型”教师超过50%。全国文化名家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教育部教指委员1人。主持国家重大社科项目等国家项目10多项,多部创作作品在央视等平台播出,并荣获国内外专业大奖。
秉承“尚艺崇德,深闳致美”院训,实施“强专业+厚基础+高素质”的三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广受业界欢迎,连续多年蝉联“就业先进单位”。
实验设备先进,体系完善,以省级示范实验室“电视编辑与导播实验中心”为龙头,建构编、导、摄、制和录等专业集群实验室体系。
教学实践基地200余个,设立“三原色”学生科研创新和学科大赛、“金鸥杯”影视作品大赛,学生作品屡获国内外影视大奖,学院多次荣获影视大赛“优秀组织奖”。
1.广播电视编导(本科,学制四年)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也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优势专业,重点培养身心健康、积极向上、富有创意、具备较高艺术修养及创新能力的编导人才,使学生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创作、纪录片策划与创作、影视情节剧(短视频)策划与创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胜任广播电视系统、文化部门、影视制作机构和大型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业务工作或管理工作。
本专业设综艺节目编导、纪录片编导和影视剧(短视频)编导3个柔性方向。
本专业主要专业课程有:中外电影史、中外电视史、广播电视编导导论、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编导、电视栏目创意策划、导演基础、剧本创作技巧、纪录片创作、影视短片(短视频)创作、视听语言、广播电视写作、摄影摄像基础、电视剪辑、传播学概论、美学原理等。
2.影视摄影与制作(电视摄像方向,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是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浙江省特色专业,重点培养身心健康、积极向上、吃苦耐劳、具备较高审美修养及创新能力的影视摄影专业人才,使学生具备为各种类型影视作品和电视节目进行一般内外景拍摄、特殊拍摄、数字拍摄和灯光照明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胜任广播电视系统、影视制作机构的相关业务工作或管理工作。
本专业方向设影视摄影、影视照明2个柔性专业方向。
本专业主要专业课程有:中外电视史、视听语言、视觉原理、经典影像作品赏析、摄像机原理与使用、电视摄影技巧、曝光控制与影调调节、电视摄影造型、照明技术、影视照明、电视广告摄影创作、纪录片摄影创作、剧情片摄影创作、多机位演播室摄影、特殊摄影、新媒体概论、影视美学、视觉原理、电视导演基础和录音艺术等。
3.影视摄影与制作(电视节目制作方向,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是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重点培养身心健康、积极向上、别具匠心、具备较高审美修养及创新能力的影视后期制作专业人才,使学生具备为电影、电视、广告、动画作品以及广播电视、新媒体节目等视音频后期制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胜任广播电视系统、文化部门、影视制作机构和大型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业务工作或管理工作。
本专业方向设影视剪辑、影视特效2个柔性专业方向。
本专业主要专业课程有:中外电视史、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导论、视听语言、电视节目制作技术、非线性编辑、电视剪辑、电视摄像基础、影视造型与创作、影视特技合成、电脑三维设计、影视片头与包装设计、数字校色、虚拟影像创作、传播学概论、新媒体概论、影视美学、视觉原理、电视导演基础、录音艺术、视听节目形态研究等。
4.录音艺术(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是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国内少数几个举办时间比较早、专业教师队伍比较强、业界影响力比较大的专业,重点培养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精益求精、具备较高声音审美修养及创新能力的影视录音专业人才,使学生具备熟悉各种音频技术设备使用、声音设计、音效制作、音响调控、音乐编辑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胜任广播电视系统、影视制作机构、演艺团体的相关业务工作或管理工作。
本专业设影视录音、音乐录音、音响设计3个柔性方向。
本专业主要专业课程有:中外电影史、视听语言、录音声学、录音技术基础、音频调控技巧、录音听觉训练、影视音乐音响、声音设计、数字音频制作、环绕声节目制作、电脑音乐制作、广播剧制作、音乐录音、编曲、影视同期录音、混音技巧、拟音、扩声技术、艺术概论、新媒体概论、传播学概论等。
0516-85693210(9:00-18:00)
高职单招:18626027219 寇老师 (微信同号)
综合评价:18552925798 孙老师 (微信同号)
雅言艺考:15996881736 麦子老师 QQ:365723796(微信同号)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淮海西路197号5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