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3-02-18 | 202 次浏览 | 分享到: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是江苏省首家由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举办的公办高职院校,是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培育单位。坐落在拥有 1000 多家高新技术企业、53 家世界 500 强企业的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核心地带,周边机场、高铁、地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完备。

1. 学校概况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是江苏省首家由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举办的公办高职院校,是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培育单位。坐落在拥有 1000 多家高新技术企业、53 家世界 500 强企业的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核心地带,周边机场、高铁、地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完备。

学校占地面积 391 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10590 人。设有物联网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商学院(空港物流学院)、文化旅游学院、数字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社区学院)、海外教育学院 8 个二级学院,拥有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和现代物流 2 个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对接无锡高新区“6+2+X”现代产业体系,共设置 37 个专业。建有校内实践基地 40 个、校外实训基地 208 家,其中包括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及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省高职院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省社科联“苏南社区治理现代化研究协同创新基地”等高水平平台。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承“立足高新区、融入高新区、服务高新区”的办学宗旨,始终践行“聚焦高水平,服务学生成长成人;聚焦高质量,服务高新区”的办学初心,探索实践“区校一体、三环耦合、四院融通”的开发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 积极开展协同创新,2019 年、2021 年学校两度被授予“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牵头组建长三角开发区职业教育发展联盟、全国移动互联和机器人职教集团、全国“物联网和智能互联产教协同育人联盟”、江苏省首家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产教联盟和无锡市服务外包职教集团;与无锡高新区龙头企业共建芯火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奥特维智能制造

产业学院等 5 个产业学院;建有“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基地”等;运行无锡高新区紧缺人才实训学院,培训本科后软件服务外包人才 8600 余人;新吴区社区学院多年来面向新吴区全体居民进行公益性终身教育服务。建校 19 年来已经为国家培养了 3 万余名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 98%以上,连续多年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6 年、2018 年、2020 年、2022 年学校四度荣获“无锡市职业教育产业发展贡献奖”。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设有全省高职院校首家获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新外包管理学院;高度重视文化育人,与市社科联、新吴区网信办等深度合作,设立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被授予 “江苏省文明校园”称号、“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学校”称号。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将继续秉承“弘毅守正、盈科匠心”的校训,深化“创新驱动、区校一体”的全国高新区高职教育新吴模式,奋力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先导区和长三角开发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 

1 学校获奖情况(2022 年度新增)

 

2.学生情况

2022 年,学校招生数量再创历史新高,社会的认可度逐渐提升、办学实力得到进一步彰显。学校共录取新生 4280 人,录取率为93.04%,较 2021 年提高了 7 个百分点,其中江苏录取 3523 人(提前招生 1265人,中职职教高考 1132 人,夏季高考 1126 人)。目前在校生人数达10590 人。学校 2022 届毕业生人数为 2781 人,毕业去向落实人数为2716 人,本省就业去向落实率(58.12%)基本与 2021 届(60.15%)持平。


 

1 学生情况

(数据来源: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2022))

3. 教师队伍

2 教师队伍情况

 

(数据来源: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2022))


2022 年,学校教职工总数为 552 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 407 人,校内兼课教师 40 人。校外兼职教师 448 人,校外兼课教师 28 人,兼职教师比例为 48.54%,比 2021 年兼职教师比例 40.70%略有增长,说明学校更加重视行业导师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和参与。校内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比例 73.96%,比去年的69.17%略有增长;具有高级职称人员比例为 35.87%,与去年 36.84%基本持平;由于在校生人数的增加,生师比略有增加。(见表 2)


4.设施设备

3 设施设备情况

 

(数据来源: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2022))


2022 年学校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均宿舍面积、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生均图书、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数基本与去年持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年进图书量数据比去年有所上升。(见表 3)

 

5. 在校体验

4 满意度调查表

 

通过满意度调查,发现学生、教师、用人单位和家长对学校各项人才培养工作满意度较高,但由于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工作受到一定程度冲击,故满意度略有下滑。

社团活动,精彩纷呈。学校共建设校级社团 37 个,分为 8 大类,分别是学术科技类、新闻媒体类、文化艺术类、创新创业类、自律互助类、体育运动类、思想政治类、志愿服务类,共有 3736 名在校学生加入各类社团成员。其中,我校创新创业类社团文化标本社在 2022年 6 月参加了第十二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该社团的“标本之魅,生活之美”项目以省赛金奖的优秀成绩胜利晋级国赛。

志愿服务,成就大我。本年度在校学生依托青年志愿者协会共计完成活动 3500 人次,包括校内外各大活动、赛事等志愿活动,义务献血活动等。其中,2022 年 3 月,由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150 名学生预备党员、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组成志愿者流调数据核查先锋队,协助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开展新冠疫情防控流调数据核查工作,志愿工作时长 22 天,共计完成 79000 条信息核查工作。

劳育美育,齐头并进。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强调理论学习和实际案例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实际演练相结合,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劳动、专业劳动、义务劳动和志愿服务,为学生提供各类劳动实践机会。同时,组织带领学生走

进周边企业或社会民生一线,参加服务性劳动、生产性劳动与公益性劳动,加快形成“区校一体”劳动教育教学特色。


5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劳动教育》课程

 

重点打造高质量人文素质课程——《吴文化艺术鉴赏》,聘请 8位文化大师、专家为学校客座教授,开展了惠山泥人、锡剧、江南园林、吴文化的起源、无锡名人、昆曲、唐诗宋词、二胡八个专题的系列讲座,推进特色地方文化、高雅艺术进校园,将美育与特色地方文化、人文素养教育充分结合,培养同学们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同时,使他们汲取传统文化力量、传承民族精神、根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隆重举办“第二届新吴文化校园博览会”,传承和弘扬吴地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文化渗透,达成文化记忆,

实现文化认同,活动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多家知名媒体广泛报道。

 

6.就业质量

6 计分卡

 

(数据来源: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

在高职扩招背景下,面对生源分布多元化、就业需求多样化的新形势,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重点、以质量为目标”的就业工作思路,构建“全员化就业服务、全程化就业指导、全覆盖就业网络、全方位就业帮扶、立体化校园市场、多元化

就业基地”的就业指导服务格局,精准发力,综合施策,推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截至 2022 年 11 月,学校 2022 届毕业生整体就业去向落实率、升学率、毕业三年晋升率基本与 2021 届持平,但基于目前经济现状,毕业半年内薪资水平有一定幅度下降,自由职业和创业人数有小幅增加。

  

242021-2022年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


7. 专业建设质量

8 教学资源表

 

 

课证融通课程数、在线精品课程数、编写的各类教材数、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比上一年均有小幅提升。由于招生规模扩大,生师比比去年有所增加。(详见表 8)


7.1 专业设置动态调整与结构优化

学校设有专业 37 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 2 个,省高水平专业群 2 个,省 A 类品牌专业 1 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 3个、省重点专业群 3 个、省特色专业 1 个;市级现代化品牌(特色)专业 6 个、市级示范专业 3 个、市级重点专业群 6 个、市级重点专业6 个。

目前,无锡市正在构建“465”现代产业体系,无锡高新区正在加快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产业由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紧跟产业发展趋势,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需求,学校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人才培养路径。结合高新区“6+2+X”产业布局,2021-2022 年,学校新增了集成电路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工业互联网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跨境电子商务、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6 个专业专业结构朝着智慧化、高端化转变。目前,学校共建设了 7 个专业群,专业体系覆盖无锡高新区支柱产业,重点专业与无锡市重点产业一一对应,与产业匹配度在 98%以上。

9 新设专业与无锡市现代产业体系对应一览表

 

10 专业群与无锡市产业结构对应一览表


7.2 现代职教体系

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学校继续加强与中职学校、本科学校开展现代职教体系项目合作力度和深度,加强对招生录取、教学考核、转段升学等环节的管控,规模效

应和教学质量有效提升。2022 年,实际通过“3+3”转段进入学校新生 472 人,占学校当年招生比例为 11.3%,涉及 17 个项目和 12 个合作中职学校;2022 年,获批立项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3+3 中高职分段培养”项目 9 个,涉及 5 合作中职校;获批立项“3+2 高职本科分段培养”项目 1 个。与无锡立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合作的“3+3中高职”项目、与盐城师范学院合作的“3+2 高职本科”项目自获评无锡市优质中高职专业办学联盟以来,示范效应不断显现。


7.3 1+x 证书制度试点

2022 年上半年,学校成功申报 13 个“1+X ”证书试点项目。按照教育部对“1+X”证书认证工作要求,各二级学院认真开展教学内容分析、培训计划制订、培训轮转表制订、考核评价表制订等一系列培训考核准备工作。

11 学校获批“1+X”证书试点项目

 

 

8. 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新教师培训,开展 30 位新教师暑期入职培训工作,完成省新教师岗前培训 27 人。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其中 17 位新教师参加公开课比赛,25 位新教师参加教案评比和课程思政案例评比。组织新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各种培训,提高参赛意识和教学能力。2022 年完成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师国家级培训 15 人,省级培训69 人。暑期访问工程师 47 人,申报省高端访学 1 人,青年教师企业实践 1 人,职教国培 1 人。加强教学创新团队建设,2022 年创建校级创新团队立项 6 个,培育 2 个,物联网应用技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获评无锡市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共建共享,提升双师队伍品质。2021 年以来,学校实施“创新在锡科院,创业在高新区”的共引共培共用人才计划和“百名”师资提升工程,学校投入 764.58 万,举办方投入 500 万,合计投入 1264.58万。校企共引、共育、共培高层次人才,引培博士 23 名和正高职称人员 7 名;聘请 22 名企业高层次人才担任学校兼职教授,申获市级教学(科研)创新团队 1 个,申获省级校企混编教学团队 1 个;开展“领雁计划”,设置专家顾问、讲座教授等岗位,实现政校行企高端人才资源共享,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依托校企共建的产业学院和研究院,引进行业大师/名师 7 名,申获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 1 个,申获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 2 名,教学团队 1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