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3-02-18 | 198 次浏览 | 分享到: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是 2006 年 6 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7 年 5 月经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开展三年制高职和五年制高职学历教育。

学校本部设在南京市内,有应天、定淮门、古平岗和挹江门 4 个校区,学校占地面积 214.7 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共 70.9 万平方米,环境优雅,交通便利。设有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环境生态学院、设计学院、艺术学院(健康学院)、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乡村振兴学院等 11 个学院。开设现代物流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建设工程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物形象设计等专业,涵盖财经商贸、土木建筑、电子与信息、资源环境与安全、新闻传播、文化艺术等专业大类。

校训:自强奋进校风:求实创新教风:敬业厚生学风:明德善学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是 2006 年 6 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7 年 5 月经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开展三年制高职和五年制高职学历教育。

学校本部设在南京市内,有应天、定淮门、古平岗和挹江门 4 个校区,学校占地面积 214.7 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共 70.9 万平方米,环境优雅,交通便利。设有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环境生态学院、设计学院、艺术学院(健康学院)、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乡村振兴学院等 11 个学院。开设现代物流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建设工程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物形象设计等专业,涵盖财经商贸、土木建筑、电子与信息、资源环境与安全、新闻传播、文化艺术等专业大类。


办学理念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服务城市化建设为宗旨,以高质量就业创业为导向,按照“厚基础、精技能、高素质”的培养目标,着力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造就具有工匠精神、精深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办学质量

学校现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专业 1 个,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 1 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项目认定骨干专业 1 个,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培育项目 1 项,“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 2 个,江苏省特色专业 2 个,“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群 3 个(涵盖 10 个专业)。27 门课程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立项;《经济学基础》、《商业摄影》2 门课程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昆曲》课程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营销与策划》等 9 门课程获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我校教师先后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一等奖 2 项、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大赛获奖 42 项,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教师组)获奖 3 项,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获奖 15 项,全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获奖 144 项,其他各级各类教学能力竞赛 43 项,校级教师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 205 项。


学生情况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14543 人,主要面向江苏省招生,另招收安徽、江西、贵州、云南、山西、广东、广西、四川、重庆、河南、陕西、甘肃等地的学生。截止 12 月 31 日,学校共毕业 6612 人,已就业 6280 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4.98%。


教师队伍

学校教职工总数 2063 人,专任教师 1112 人,其中高级职称 467 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 890 人,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为 80.04%。为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提升学生实操能力,学校积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联动,丰富兼职教师队伍,2022 年共聘校外教师 164 人,行业导师 82 人。


设施设备

根据 2022 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显示,2022年学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 34244.39 元,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为 12.77%;生均占地面积 147.66 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55.35 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积 25.45 平方米;生均图书 437.04 本,生均年进图书量 4.5 本;每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数 119 台。


在校体验

学校根据学生成长需要,共建立各类学生社团 20 个,涵盖公益、文化艺术、体育户外、社会实践、社交联谊、科技、表演艺术等多种类别,85%的学生均参加过社团活动,制定相关文件政策,规范管理学生社团。学校通过开展丰富的社团文艺活动,例如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迎新生晚会等文艺汇演,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交响音乐会,结合文化艺术活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文艺竞赛,多名学生获得“微小说大赛” 等省级以上文艺竞赛奖项,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 50 余场等途径,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增强美育实效。


表 2-1 满意度调查表

学生对学校满意度调研结果显示,2022 年在校生满意度为 98.43%,其中课堂育人满意度、课外育人满意度等均高于 97.37%。教职工满意度最高,为 99.53%。


就业质量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结果显示,学校全省办学系统2022 届毕业生人数为 6612,毕业去向落实人数为 6280,落实率为 94.98%。月收入为 4550 元,毕业三年晋升比例为 33%。

表 2-2  计分卡


政策落实

为进一步落实就业政策,学校积极打造健全就业服务机制,全方位多角度深 层次提升就业工作实效。学校将就业工作列入“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与年度党政 工作要点,积极推进和有效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校院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 导小组,贯彻“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的就业工作理念,遵循“学校、院系、班 级”三级管理体制,落实“学校主导,院系主体,学生主动,全员参与,部门联动、 齐抓共管”的总机制,坚持“招生、培养、就业”良性联动。学校党委将就业工作作 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形成“出实招,重实效、办实事”的工作局面。注重就业创业教育,提高就业能力。点面结合,提高就业指导的有效性。以创新 教育为契机,提高自主创业的意识。努力拓宽就业市场,突破合作效应,发挥联 盟优势,校企合作有新突破,充分发挥“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作用。同时,学校积 极开展就业统计数据的动态核查与统计工作,做好“年报”“月报”“周报”相关工作, 做好暂未落实毕业去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帮助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不断线”服务,帮助毕业生尽早实现就业,确保我校毕业生就业大局稳定,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就业适配性

“麦可思报告”数据显示,学校 2021 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65%)较2020 届(63%)上升了 2 个百分点,略高于全国高职 2021 届(63%)、江苏省高职 2021 届(61%),毕业生对口就业情况较好。

图 2-18 学校与全国、江苏省高职 2018~2021 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情况对比


就业薪酬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结果显示,学校 2022 届毕业生的月收入为 4550 元,较 2021 届(4500 元)有所提高。“麦可思报告”数据显示,学校 2021 届毕业生的月收入(5093 元)较 2020 届(4620 元)有所提升,且较全国高职 2021 届(4505 元)、江苏省高职 2021 届(4587 元)具有优势,本校毕业生的市场价值得以体现。

图 2-19 学校与全国、江苏省高职 2018~2021 届毕业生月收入情况对比


职业稳定性

“麦可思报告”数据显示,学校 2021 届毕业生离职率(41%)较 2020 届(48%)有所降低,且基本持平于全国高职 2021 届(42%),与江苏省高职 2021 届(39%)差距进一步缩小。本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有所增强,有利于毕业生中长期发展和校企深度合作。

图 2-20 学校与全国、江苏省高职 2018~2021 届毕业生离职率情况对比

专业建设质量

教学资源

根据 2022 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显示,2022 年学校生师比为 11.78%,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为 80.04%。校级教学资源库 1 个。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 2 门,校级在线精品课程 95 门。


表 3-1 教学资源表


专业设置

为主动适应“十四五”国家和江苏省产业发展规划,更好地实现学校专业与国家战略和地方产业的对接,掌握市场对专业的最新需求,优化调整学校整体专业结构布局,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建立了专业调研长效机制,动态分析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匹配情况。

学校紧扣江苏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强化体系统筹,优化专业设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截止目前,学校校本部设置三年制高职专业 36 个,涵盖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年)》中的 11 个专业大类和 18 个专业类,专业大类覆盖率为 57.89%,分布在 6 个学院(见图 3-1),其中建筑工程学院开设专业数量最多。


图 3-1 学院专业数量分布


11 个专业大类开设的专业数量如下图 3-2 所示,其中专业数较多的前五个专业大类分别是:土木建筑大类、财经商贸大类、文化艺术大类、电子与信息大类及装备制造大类和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

图 3-2 不同专业大类开设专业数量


目前,学校专业结构科学合理,土木建筑大类、财经商贸大类、文化艺术大类、电子与信息大类开设的专业数量位居前列,与江苏省经济大省的发展地位相呼应,主动适应长三角地区和江苏省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调整,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匹配度高,专业发展规划与区域未来产业发展政策同频共振。

学校专业设置立足南京市、面向江苏省,紧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与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匹配,主要以服务第二、三产业为主,占设置专业总数的 97.22%,其中服务第三产业占 55.56%,与江苏省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基本实现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对接,如下图 3-3 所示。


图 3-3  专业设置与产业对应情况


学校现有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培育项目 1 项,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项目认定骨干专业 1 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专业 1 个、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 1 个、“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 2 个、江苏省特色专业 2 个,“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群 3 个(涵盖 10 个专业)。


表 3-2 省级以上优势专业一览表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学校积极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重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作。围绕专业群与产业的对应关系,结合学校自身资源和优势,遴选不同专业,根据内在联系组成专业群,满足不同产业结构对人才培养体系、层次与规格的要求,发挥不同专业协同育人的作用。

学校出台《江苏城市职业学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办法》(苏城院〔2020〕99 号),颁布校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办法,引领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除此之外,学校还提供组织管理、建设经费等方面的保障,促进群内各专业结构关系、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条件、师资队伍建设等要素不断完善,确保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规范、有序、顺利进行。


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群在 2021 年获批立项为“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培育项目,该专业群依托江苏省高水平骨干专业——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联合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影视动画等五个专业共同组建而成。专业群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教材建设与教法改革、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服务发展能力提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不断加强建设。近 3 年来,专业群招生人数稳定, 招生数占所在设计学院招生总数的 95%,保持一定办学规模。旨在以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为特色,重点建设广告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影视动画专业,加强文化与新技术融合,力争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水平处在省内高校领先地位,形成办学特色和优势。


专业教学标准

2021 年 3 月,教育部印发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年)》,对职业教育专业体系进行了系统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为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实施好专业目录,让办学主体和社会各界准确地了解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教育部组织研制了与新版专业目录配套的《职业教育专业简介》。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年)》,学校对高职专业的专业代码和专业名称进行了调整。

针对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 年修订)》,学校发布了四期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系列解读,从新变化、新要求;加快推进职普融通;数字化改造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要求;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四方面进行了全方面的解读。同时,学校组织各专业遵循教育部编制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年)》《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 年修订)》《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进一步对人才培养目标等进行优化和调整,加快专业升级, 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


图 3-4 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系列解读


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推进

2019 年 1 月,国务院颁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 20 条”),启动 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学校积极申报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满足学校师生专业技能提升的需求。

2022 年,学校持续推进 1+X 证书试点工作的开展,不断将证书考核标准与相应专业课程内容相融,本年新增两个试点证书,试点证书项目达到 18 个,专业覆盖率进一步提升。自开展 1+X 证书试点工作以来,已有 731 名学生取得等级证书,18 位教师获得考评员资格。学校荣获 2019-2020 年度物流管理 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先进单位。


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出台了《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实施办法》《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高层次及紧缺人才柔性引进办法(试行)》《江苏开放大学人才工作队伍建设奖励办法(试行)》《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有关规定》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教师名师评选办法(试行)》《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办法(试行)》《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教职工培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制度,推动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上台阶。截至 2022 年 11 月底,已有 80 名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入职,入职博士获取国家基金 7 项,6 名博士入选江苏省“双创博士(世界名校类)”,1 名博士入选江苏省“333 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选,4 名教师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人选。此外,学校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出台《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和师德先进个人评选办法(试行)》,有效促进教职工形成优良师德和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向上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