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校概况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是省卫健委直属全日制公办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和省市三方共建学校。学校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有东园、西园两个校区,占地面积56.2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1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1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77.92万册。有护理学院、医学院、药学院等11个教学单位,开设护理、临床医学、药学、中医学等专业22个。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特色立业,医德立身”办学理念和"面向基层、立足苏北、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办学定位,秉承"行方智圆"校训精神,弘扬"诚、爱、美、洁、精"校风、"博学卓识、慎思笃行"教风和"业精于勤、技进乎道"学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五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
2022年,全日制在校生8887人,招生计划完成率100%、报到率97%,应届毕业生数、毕业去向落实率与往年相比稳中有升。现有教职工620人,生师比11.58:1,专任教师数501人,兼职教师608人,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90.62%。专任教师高级职称人员、硕士学位比例较上一年均有所提高,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保持高位(表1-1)。
2 主要成效
综合竞争力
2021年度江苏省属高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
《2022武书连中国高职高专评价》全国医药类第5名
《“金苹果”2022中国高职院校竞争力排行榜》全国医药类第5名
《2022中国高职院校科研与社会服务竞争力》(SZPJ)全国第28名
6个核心专业全部进入中评网2022年竞争力排行榜全国前3
内涵建设
中国职教学会卫生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全国卫生行指委康复治疗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全国食药行指委药学服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执业资格考试联盟理事长单位
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培育项目1个
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1个、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5个
国家教学资源库1个、在线精品课程1门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优秀教师1人
全国学生技能大赛金牌16枚
护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执考通过率持续保持全国领先
全国“挑战杯”双创大赛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
国家级在研科研项目11项,省级科研平台6个
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省总工会“工人先峰号”1个
江苏省“十四五”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11门、规划教材7本
江苏省药学A类品牌专业,护理、药学2个国际化品牌专业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3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
江苏省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2个
江苏省职业教育“阳光养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
江苏省社区康复服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
江苏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
江苏省精准资助长效机制改革试点单位
江苏省社会教育百强单位
3 在校体验
课程育人 学校持续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开齐开足上好体育美育课程,建立“课程+社团+活动”美育教育体系;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编写具有医药卫生院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教材。在课程教学、专业实践中,采用参与式、体验式、探讨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培育学生工匠精神。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学校课堂、课外育人,对思想政治课、公共基础课、专业课教学满意度均超过99%(表2-1)。
活动育人 学校成立学生社团32个,在校生社团参与度达61.50%。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打造PU平台系统,开展16期苏医青春讲堂、50余项文化艺术活动、20期社团活动、5项劳育活动、11项美育活动,全面赋能青年学生发展。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突击队线上培训,先后有5000余人次深入学校疫情防控一线,协助开展校园安全巡逻、食堂疫情防控引导、学生生活物资转运等工作。疫情下组织开展“草坪KTV”夜场文艺活动,组建飞镖队和女子足球队,开展“趣味篮球”,“足球嘉年华”等系列活动,促进身心联动,文体赋能。2022年,荣获“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奖”,江苏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先进团队,全省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比赛银奖。
管理育人 学校新修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学生奖励办法》《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等11项制度,持续优化学生工作,激励学生成长。制定《学生层面诊断与改进实施办法》,利用学生成长服务平台,实现学生自我诊断、持续改进。对学生宿舍、食堂、教室、体育馆等进行分批改造升级,提升学生学习生活条件。在全校征集东、西园主要道路、楼宇的命名,借机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历史文化等,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切实做好校园疫情防控,成立11个疫情防控工作组,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保障师生人身安全。给学生分发慰问品,做好疫情期间学生心理疏导。加大安全教育力度,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反电诈宣传教育、消防讲座与演练等各类安全活动16场,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技能。加强信息化校园建设,实现食堂、超市聚合支付,刷卡、刷脸多方式身份识别进校、入舍、参会等,不断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舒适度和智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4 就业质量
就业帮扶 学校出台《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考核实施办法》,积极拓展校内外就业市场,推进“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累计走访医院、药企等110余家,拓展岗位1670余个。开展就业双选服务,线上线下先后举办8场校园双选会,30余场分学院分专业专场招聘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鼓励面向基层就业,促进升学、入伍等多元就业,面对疫情压力完成1086名学生返校转本工作。对贫困家庭、就业困难等毕业生实行“一生一策”帮扶,完成940余名学生核心就业力培训,先后为133名学生申请求职创业补贴19.95万元。2022年,学生在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获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应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8.34%,本省去向落实率保持在70%以上(表2-2),2021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教育与服务总体满意度超过98%(图2-3)。
图 2-3 2021 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教育与服务的评价
职业发展 学校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持续深化"医教融合、一体双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挥医药行业特色,将职业理念贯穿于学生入学教育、课程教学、实验实训、见习实习等各环节,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和岗位胜任力。根据第三方调查,2021届毕业生就业稳定率88.14%,稳定率较高的专业是预防医学(98.96%)、临床医学(97.27%)和助产专业(94.64%);专业对口率90.60%(图2-4),其中药品经营与管理、医学检验技术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对口率100%;职业期待吻合度87.50%(图2-5),相对较高的专业是司法鉴定技术(100%)、医学检验技术(95.45%)和口腔医学技术(93.75%)。护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学生执考通过率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图2-6),往届毕业生大多已成长为基层卫生行业骨干。
图 2-4 2021 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分布
图 2-5 2021 届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情况分布
图 2-6 近 2 年学校护理等专业学生执业考试通过率(%)
5 专业建设质量
标准建设 学校新修订和制定《专业动态调整管理办法》《专业建设质量评估实施办法》《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构建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联动机制,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增强专业设置与医药卫生产业的契合度。制定专业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支持各专业加强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推动专业逐步建立自我诊断、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发挥主任委员单位作用,牵头制定中-高-本康复类专业教学标准6个,制定康复类核心课程标准8门。
分类建设 学校现有招生专业22个,围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业与康养产业,对接乡镇社区“医疗卫生”与“医养结合”服务岗位链,重构护理、药学、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技术4个专业群。通过创新协同机制、推进医教融合、汇聚多方资源,分类建设专业群。护理专业群被列为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药学专业群被列为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群被立项校重点专业群。6个核心专业全部进入中评网2022年竞争力排行榜全国前3。
教学资源 学校统筹建设师资、专业、课程、教材等资源,扎实推进“岗课赛证”互融互通和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校企合作开发对接行业新技术、新标准、新业态发展的一体化、工作手册式、活页式等新形态教材。课证融通、网络教学、在线精品课程较上年分别增加 20 门、42 门、31 门,新增校企合作编写教材 11 本(表 3-1)。
职教体系 学校与合作医院、企业制定《加强现代职教体系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保证贯通培养项目有效运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现有中高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专业数 11 个,覆盖 4 个专业群,均为医药卫生急需紧缺型人才培养专业,贯通培养学生数达 380 人,位列省内同类院校之首。
“1+X”证书 学校修订《奖励学分认定与转换管理办法》,积极开展“1+X”证书试点改革,明确规定学生取得“1+X”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可获得相应的奖励学分,或根据证书培训内容申请直接冲抵相关课程。2022 年,全校共申报 1+X 证书试点项目 14 个,其中新增老年护理服务需求评估、医养个案管理等证书 4 项,专业覆盖率达 90.9%,学分银行制试点覆盖率达 100%,“1+X”证书获取率达 90%,其中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报考人数和通过率均为全省首位。
6 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探索建立校院(企)“教师互聘、职称互评、薪酬互融”机制,持续实施《高层次人才培育支持专项计划实施办法》《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支持计划》等,深化人才引培、职称评审及绩效分配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在职称评审、考核评优等工作中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开展典型选树活动,校内评选“师德标兵""最美教师",激励教师立足岗位奋发进取。在医院、企业设置"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先后选派70余人参与卫生行业顶岗实践、技术革新等项目;发挥医校党建联盟作用,安排教师到医院兼职临床工作,学校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90.62%。举办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不断强化教师教学技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2022年,学校有硕、博士专任教师407名,较往年大幅提升(图3-7);引进高层次医学人才20名,柔性聘请兼职专业带头人、特聘教授等10名。获批省产业教授、"双创博士"、“青蓝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等各类人才项目10人,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获批社区康复服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阳光养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
图 3-7 近 3 年学校博士、硕士学位专任教师数(人)
0516-85693210(9:00-18:00)
高职单招:18626027219 寇老师 (微信同号)
综合评价:18552925798 孙老师 (微信同号)
雅言艺考:15996881736 麦子老师 QQ:365723796(微信同号)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淮海西路197号5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