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概况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是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国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培育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是全国最早创办植保、环保专业的职业院校。地处被誉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南通市,滨江临海,处于上海1小时经济圈内,区位优势突出,坐落于南通市主城区青年中路136号,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商业繁华、配套完善。
学校秉承“学期于用”的职教思想,恪守“厚德· 匠心”校训,坚持“立德树人","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注重品牌特色培育,在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基础上,走个性化、特色化、本土化发展之路。把质量工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科研成果培育、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作为“十四五”时期发展的重点,促进人才质量、专业建设、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诸多要素的协同推进,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现有南通市区青年中路和如皋薛窑两个校区,设有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园艺与景观工程学院、机电与交通工程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五个二级学院以及继续教育学院、素质教育部等教学机构,形成了以现代农业为特色,以健康环保为优势,以智能装备、电子信息、园林市政、现代商务等优先发展的六个主要专业集群。学校总占地面积681352.28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235217.13平方米,2022年新增一栋11楼层高学生公寓,面积 25678 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 4.7264 亿元,其中教学科研实习仪器设备1.4244亿元,新增1297万元。
2学生情况
全日制在校生人数8911人,比去年增加415人,2022年招生录取人数为4058 人,报到 3825 人。2022届总毕业生数为 2326 人,截止至 2022年8月31日,本校2022届专科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1.21%。
3教师队伍
目前,学校专任教师408人,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人数为285人,占比69.85%。高级职称占比32.35%,拥有省市教学名师、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省高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市“226高层次人才"等人才工程和计划共 61人,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4设施设备
2022年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5678.27元/生,比2021年增加1742元/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5.54m²/生,比2021年减少1.51m²/生;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1.01个/生,比2021年增加0.34个/生;纸质图书58.94万册,生均年进书量1.98册;新增教学仪器设备1023.31万元,占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32%。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数33.96台,比2021年新增7.4台。
5 在校体验
5.1 劳育开展
学校通过《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的实施,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课堂教学、活动课程、专业课程渗透的“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模式,结合日常生活劳动、专业生产劳动、志愿劳动等形式,开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专题教育,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教育学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掌握劳动实践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形成课内课外、校内外联动的劳动教育格局。
图 2- 6 学生在对南通老街寺街建筑进行数字
图 2- 7 学生在薛窑校区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5.2 社团平台
学生社团一直是我校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和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为推动我校学生社团建设,学校先后出台了《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学生社团指导教师选聘、考核及工作量核算办法》等文件,通过加强规范管理,保证学校社团有序运行;同时凸出社团育人功效,打造社团品牌,繁荣校园文化。学校目前有正式注册的涉及理论学术类、科技创新类、文体文艺类和社会公益类社团 31 个,报名参加社团的学生达到人,2021-2022学年因为疫情原因,仍然开展了校园十佳歌手比赛、社团嘉年华、大合唱比赛、社团文化艺术节、校园文化巡演、新生篮球、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各类社团文化活动 20 余场。
图 2- 9 学校健美操社团在省高校大学生啦啦操比赛中获亚军
图 2- 10 学生话剧社团表演红色革命主题节目
5.3 志愿服务
2021-2022学年学校团委和各学院在服务南通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党史学习教育、卫生科普、绿色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了志愿服务,共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8项,参与志愿者活动时间累计超过2500人次。如环生学院“博爱青春"社会实践团队、"青春远航"志愿服务分队开展的"卫生科普,群防群控"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园艺与景观工程学院“艺之翼 绿傲”公益社参加的南通跨境电商选品博览会志愿者服务、服务乡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工商管理学院“行·远”师生电商助农实践团赴乡村开展的“暖心服务三农 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等。“艺”心向党、乡见未来、“声”动学党史等 4 支涉及乡村振兴、党史学习宣讲的社会实践团队被评为省级团队。
图2-11学生参加南通跨境电商选品博览会志愿者服务
5.4校园文化
以弘扬“厚德·匠心”的校训精神为引领,将立德树人、工匠精神融入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实践,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方面着手建设,持续推进各个学院“一院一品一典型”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品牌形成。加强学校文化传播,加强"两微一端一站"等建设与管理,增进校媒协同,形成科院文化大格局。同时深耕学校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创新创业文化等文化品牌。
图2-12机电学院举办师生中秋联欢活动
图 2- 13 社团嘉年华活动
图 2- 14 班主任‚私房菜‛进公寓送关爱
6 就业质量
6.1多举措全力推动大学生全面高质量就业
学校将做好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作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重要内容,坚持学史力行,精准施策,扎实推进我校 2021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领导主抓、招就统筹、各学院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体系,严格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并与各学院签订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压实责任,切实把就业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工作实效。学校配备了专门的就业辅导员,在就业经费上也给予大力支持,全年划拨就创业经费 102 余万元,确保了就创业工作的正常开展平时工作中狠抓就业教育,通过第一、二、三课堂,全面提升学生核心就业能力。面对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学校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创新方式,通过 91job 智慧就业平台、学校就业网站、就业 APP 和 QQ群等有效载体,向毕业生及时、精准、个性化推送招聘信息。引进线上“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公益巡讲"精品讲座课程,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和求职心理调适进行指导,帮助毕业生增强信心、提高求职技巧。同时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残疾学生的就业帮扶工作;通过这些措施把帮助学生就业工作落到实处,责任落实到人。毕业生就业区域以江苏省为主,通过政策扶持,引导毕业生留通就业,近五成毕业生在选择南通地区就业,为南通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众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江苏省《省教育厅关于印发 2021年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实施办法的通知》中我校获“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高校”。
图2-15学校举办2021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图 2- 16 燕晓莉老师获江苏省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
6.2 毕业生就业率
我院 2022 届毕业生人数 2326 人,比 2021 届毕业生人数少 45 人。通过多渠道促进毕业生就业措施的实施,截止 2022 年 8 月 2022 届初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 81.21% ,毕业生本省去向落实率 69.51%。 (表 2-1)
6.3 毕业生月均收入
2021 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 4552 元,月薪区间主要集中在3622-5900 元之间。
6.4 满意度调查
2021 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 97.26%。对母校的满意度较高的院系是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97.95%),对母校的满意度较低的院系是工商管理学院(96.48%)。
用人单位对 2021 届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 91.99%,相比 2020 届上升 1.94%。
7 教学资源
2022年因为招生数量的增加,学校增加了招聘师资数量,2022年生师比为13.95,比2021年降低1.0%。双师素质专任教师认定方法的改变,导致2022年双师素质比例下降较多,需要进一步加强双师素质的培养。2022年教学计划内课程总数为1829门,课证融通课程数129门,比2021年增加4门;网络教学课程数214门,比2021年增加6门,在线精品课程数173门,比2021年增加9门(表3-1)。
8 专业建设
学校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需要,近年来新增17个专业,其中2022年新增电气自动化、现代农业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等5 个专业;逐步淘汰了水产养殖技术、工程安全评价与监理、工业分析与检验、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等专业。目前专业数稳定在 40 个左右。形成了以现代农业为特色,以健康环保为优势,以智能装备、电子信息、园林市政、现代商务等优先发展的六个主要专业集群。积极推进园艺技术专业群、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群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园艺技术专业获2022年江苏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建成省品牌专业,立项药品生物技术等省骨干专业5个,建成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等9个院级品牌专业。
结合当前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情况和国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持续深化现代职教体系改革,与南通理工学院合作进行软件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2个专业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与如皋中专、海安中专、南通中专等开展3+3 中高职衔接培养,学校牵头制定项目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见习实习、转段资格、教学方法等相关要求,定期对合作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安排教师参与中职阶段的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积极参与中职阶段的过程性考试。努力拓展现代职教体系合作培养项目,培育招生品牌。
自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来,我校积极开展 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学校先后有29个1+X证书项目入选试点建设,2022年有13 个 1+X 证书试证书考试项目。
图3-11+X业财一体信息化职业技能等级(初级)证书考试
9 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的战略,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的日常工作,继续按照十四五规划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名师大匠引育工程”、“双师素质提升工程"、"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等工程,不断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2021-2022学年,新增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人,1人获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个人,1人获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1人获江苏省技术能手称号,选拔培养和考核了7名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选派45名教师参加了江苏省师培中心组织的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师资培训项目。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规定,组织了62名教师赴企业开展实践锻炼和交流,对29名新进教师进行了新教师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鼓励和支持学校青年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的校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立项15项,学校申报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师专业技能竞赛教练培训"项目入选2022年江苏省高职师资培训项目。申报的"江苏省职业教育生态园林‘双师型’名师工作室”被评为江苏省“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立项建设单位名单。"江苏省职业教育生态环境检测技术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被评为江苏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培育单位。
图3-8实施“四大工程”培育“善教学、精技能、能研发”创新教学团队
目前,学校专任教师408人,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人数为285人,占比69.85%。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7.65%,高级职称占比32.35%,拥有省市教学名师、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省高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市"226高层次人才"等人才工程和计划共 61 人,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图 3- 9 学校召开校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和博士项目研讨会
图 3- 10 学校举办‚卓越团队 你我同行‛2021 年度学工队伍素质拓展活动
0516-85693210(9:00-18:00)
高职单招:18626027219 寇老师 (微信同号)
综合评价:18552925798 孙老师 (微信同号)
雅言艺考:15996881736 麦子老师 QQ:365723796(微信同号)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淮海西路197号5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