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概况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7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举办方为太仓市人民政府。学院以出生太仓的世界著名核物理学家吴健雄的名字命名,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
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沿着“深耕太仓、深化双元、深入创新、深得人心”的办学思路,打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仓、技术仓、服务仓”,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占地面积612.87亩,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契合区域产业发展设立智能制造学院、生物医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社会教育学院、中德双元制学院等8个教学单位,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药品生产技术、软件技术等专业34个(其中“3+2”本科专业5个、“4+0”本科专业1个)。
学院建立省级新型肿瘤靶向偶联药物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中德精密机械部件制造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省级智能制造产教融合集成平台、苏州市生物医药产教融合联合体等企业孵化和技术转化平台,与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共建吴健雄产业技术学院,探索培养双元制本科人才,并与本科高校、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健雄联合研究院、太仓企业联合大学、太仓市勤廉文化研究所、江苏省中小企业研究院等社会服务平台。学院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体,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和留学生教育。
2学生情况
学校自建校以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质量持续提高,目前全日制在校生8650人,2022年录取人数为3304人,学院总人数、当年录取人数比2021年均有稳定增长。2022届毕业生2401人,截至2022年12月15日,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96.96%,2022年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
3教师队伍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师资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学历、职称、专业结构持续优化。截止2022年9月,学院共有教职员工419人,其中专任教师330人,高级职称占比36.97%、硕士以上学位占比88.79%、双师素质教师占比82.73%。目前,学院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省“333”高层次人才7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7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5人、江苏省双创博士2人、江苏省科技副总3人、江苏省技术能手4人、省产业教授18人以及苏州市、太仓市技能大师工作室11个,太仓市高校专业建设领军人才17人。
4设施设备
学院2022年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24513.29元/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7.98 m2,生均占地面积66.00 m2,生均宿舍面积7.41 m2,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9.26%,生均图书67.00册、生均年进图书量2.42册、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39.71台;2021年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2255.47元/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0.67 m2,生均占地面积75.89 m2,生均宿舍面积8.52m2,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9.09%,生均图书73.8册、生均年进图书量2.60册、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40.78台,如表1。
我校自2019年起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持续扩大社会招生,伴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除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占比和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外,其他生均设施设备等指标均呈现出一定幅度的下滑,学校须在加大投入的同时不断平衡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综合办学条件。
5 在校体验
在校生广泛参与社团活动,学校有各类社团41个,参与学生近2000人(见表2)
2022年度文体类社团开展户外展演6次,参与市级百团大展演获银奖5项,创新创业类、科技类社团孵化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类赛事奖项12项,电竞社参与2021长三角电子竞技高校组联赛获亚军;引导在校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聚力打造“益小薇”实践服务品牌,形成“一院一品”特色。校地共同培育的2个项目获第六届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1项、铜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指导青年将实践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性的意见和举措,形成“‘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1篇调研报告被遴选为全国优秀调研报告,学院团委被命名为2022年全国及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团队、个人、基地和报告获省级表彰5项;1个项目获评2022年全省高校红十字会“博爱青春”暑期志愿服务活动十佳项目,师生志愿者获省级表彰4项。由表3看出,在校生满意度各项指标值均在97%以上。
6 就业质量
2022届毕业生2401人,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2301人,落实率98.33%。升学299人,占12.45%;毕业生本省去向落实率74.59%;与2021年相比均有显著提高,详见表4。2022年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
6.1“访企拓岗+送岗直通车”拓宽就业渠道
2022年春学期学院顶层设计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重点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通过“现场走访”、“云拜访”等形式对接112家企业,带动实习就业人数962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全面推进;学校联合太仓市人社局、共青团太仓市委、共青团健雄学院团委共同开展江苏大学生就业帮扶“送岗直通车”直播荐岗活动,线上选讲企业11家,提供优质岗位128个;探索“互联网+就业”工作实践,组织各类招聘会41场,将企业、岗位搬上云端,直观展现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企业环境,构建“企业宣讲、线上答疑、云端投递、线上面试“四位一体的直播互动模式,精准对接企业用人需求,提升人岗匹配率,解决了疫情之下招聘难、用工难的问题,同时拉近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距离,架起实时线上交流平台。
6.2政校企联动,多措并举打响“乐就太仓“就业品牌
学校努力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举措、科学研判就业形势,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需求,为毕业生精准推送就业政策、指导信息,开设“紫薇花红”校友讲坛、“乐就太仓”系列特色线上就业指导课程,提供个性化咨询指导,积极引导用人单位、毕业生通过线上平台完成各项求职应聘活动。学院以太仓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区镇人才市场为基点,搭建以职业技能人才“育、用、留”为核心的政校企合作平台,全面落实“六保六稳”工作,2022年与318家企业广泛建立就业基地、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基地等合作,为企业提供更多稳定的人才供给渠道和人才定向培养基地,进一步打响了“到太仓,才幸福”就业工作品牌,促进了职业院校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
7专业建设质量
学院优化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施行专业准入和退出制度,根据新时代产业发展需求和国家职教发展趋势,打破传统专业类壁垒,跨二级学院组建专业群。202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药品生物技术两大品牌特色专业群获批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学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立足产教融合、扎根地方,2022年为区域核心产业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1800余人。学院致力构建中-高-本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22年获批“3+3”项目19个,“3+2”项目5个,“4+0”项目1个,“0+2”项目1个,与合作中职校、牵头本科校共同制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充分衔接的课程体系,商定课程标准。学院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截止2022年学院共有12个1+X证书试点项目,证书覆盖学校50%的专业。2022年,学院专业建设成果获苏州市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8 人才引进
8.1省级人才项目获批数量创历史新高
2022年,学院积极做好人才项目培育和申报工作,共获评省级团队3个、省级人才13人。其中,新增江苏省“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江苏省技艺技能创新平台1个,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1人、江苏省双创博士2人、江苏省科技副总2人、江苏省产业教授5人。
8.2高层次人才引进成效凸显
2022年,学院进一步贯彻落实“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实施“健雄英才工程”,健全人才服务政策链,实现人才“引育用留”工作能力的整体跃升。2022年共招聘录用硕士教师27人、博士教师18人,其中首位德籍生物医药专业侯波博士全职聘任到岗。截止目前,学院专任教师中,博士教师51人,占比14.7%,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8.3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有序推进
破除“五唯”,以师德为核心,以“工作实绩”和“标志性成果”为重点评价人才。学院启动2022年职称评审资格条件修订工作,健全完善“代表性成果”认定和量化打分制度,注重申报人员的工作绩效和创新能力,不断拓宽人才成长和发展通道。探索全新人才薪酬待遇机制,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实行“特聘制”“年薪制”“项目制”。
0516-85693210(9:00-18:00)
高职单招:18626027219 寇老师 (微信同号)
综合评价:18552925798 孙老师 (微信同号)
雅言艺考:15996881736 麦子老师 QQ:365723796(微信同号)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淮海西路197号5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