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学院(演艺中心)介绍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演艺传媒产业方兴未艾,中国已成为全球演艺传媒产业的重要市场,行业和市场的成熟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之下,表演艺术学院应运而生。表演艺术学院和演艺中心,这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学院整合上海文化产业的丰厚资源和高端人才,依托学校“大视觉”艺术学科背景以及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的强大资源,与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电影集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分众传媒集团等众多业界领军企事业单位建立实训基地。
学院目前下设表演(影视话剧表演方向、音乐剧表演与教育方向)以及播音与主持艺术两大学科专业。学院师资由国内外富有学术影响力的专家教授领衔,同时聘请了张艺谋、成龙、黄豆豆、周杰伦、卢燕、廖昌永、吴雁泽、陈醇、敬一丹、叶惠贤等诸多业内杰出专家,以他们优秀的专业能力,为学生的前程发展引领方向。上海广播电视台多位金话筒主持人,如印海蓉、雷小雪等作为业界导师,与学生一一结对,为他们的成长助力。
学院适应我国演艺传媒产业发展需要,以培养高度专业化和创新意识兼具的高层次人才为己任,积极利用上海中外文化交流窗口的有利地形,突出国际化视野的办学理念,学院与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美国蒙特克尔大学艺术学院、好莱坞中文卫视、英国普罗派乐卫视等世界知名院校、媒体合作,立足高起点,以求拓宽学生视野,并为学生开拓展示创意和能力的广阔舞台。学院与市场紧密接轨,力求为市场培养具备完全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加大专业与实践结合的力度,项目制教学成果显著。
学院自2006年成立以来,始终以培养学生“德艺双馨”作为教书育人的首要原则,通过学院强大师资以及项目制教学模式,为传媒演艺行业培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广的艺术视野、较强的创新精神、熟练掌握各类演艺传媒从业技能的专门人才。
表演专业(影视与话剧表演方向)
学科带头人
陈珂 教授
专业副主任
丁礼宁
影视与话剧表演方向
本专业教学机构由表演中心、舞蹈中心、音乐中心组成。表演中心由表演艺术学院副院长、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戏剧学院艺术学博士徐卫宏教授及国家著名一级演员我院客座教授奚美娟为学科、专业负责人;舞蹈中心由上海歌舞团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演员黄豆豆负责 ;音乐中心全国青联委员,国家一级演员,优秀青年歌唱家,中国流行歌坛重要代表人物杭天棋领衔、世界上公认的当今最优秀的,最创新的二胡大师之一,对中国音乐现代化有巨大的影响艺术家高韶青协同组成强大团队。
表演专业(影视与话剧表演方向)教学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充分借鉴国内外艺术教育的先进经验,坚持理论学习与创作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本科教育方向,以符合国际表演专业教学发展趋势的先进理念设计本专业培养模式及其教学体系。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旨在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从事影视、话剧表演必需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知识,掌握影视与话剧表演基本技能的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创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修养。
2.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掌握一定的相邻专业的相关知识。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发展前沿与动态。
3.掌握创造舞台和影视人物形象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在台词、声乐、形体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专业选修等其他课程教学的配合下,学生在毕业时应能成为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德才兼备的职业演员。
4.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影视与话剧表演专业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掌握分析剧本与人物的方法;
具备创造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完整的影视与舞台人物形象的能力;
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
四、学制
学制四年。
五、学科和主干课程
学科: 一级学科: 戏剧和影视学;
主干课程:表演基础训练,塑造性格化人物训练,创造完整人物形象训练。艺术概论,表演概论,影视戏剧语言基础训练,影视戏剧语言综合运用,声乐与语言发声技巧,声乐与舞台表演,形体基础训练,舞台形体技能,中外代表性舞蹈,视唱练耳等。
六、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实践环节:军训;观察生活与观察人物,塑造人物性格的练习,毕业创作(大戏排演、毕业创作报告);学院表演项目实习,社会实践(校外舞台剧与影视创作等)。
七、毕业与学位
学生必须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实践环节)学习,并获得相应的学分,达到学校有关毕业的规定,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经审查,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学科负责人
李蓓蓓 (方舟)教授
专业主任
沈萌萌 副教授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以大传播的理念、全媒体的视野,致力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摸索出一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的独特思路,设计出一套较为系统的教学方案和课程设置。努力为社会打造并输送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企事业及相关部门所需的具有口语传播能力的宣传公关人才。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校领导和上海广播电视台等股东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形成了在全国独具特色的“在校生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名播音员名主持‘一对一拜师结对’的教学模式”;搭建了业界与学界合作教学的良好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源(师资与设备)的充分共享。在校期间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学、中国播音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播音表达的基本训练,掌握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的基本能力以及节目策划、摄制和编导的能力。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迄今已培养八届学生,二百逾人。毕业生除大部分在国内重要媒体(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海广播电视台等)工作,还有一部分毕业生签约大型企事业单位,就业情况在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
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
本专业以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专业能力、艺术人文修养的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为主要目标,通过学习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基本理论,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播音与主持艺术的系统知识,学会播音、节目主持以及有关工作的基本技能,学习了解媒体发展的前沿趋势,达到同步于媒体发展需求的人才条件,同时具备良好的公民修养、职业道德和健全健康的人格。
本专业紧扣媒体前沿发展,努力探索理论教学、小课实训与实习带教三者并举的教学模式,形成体现“教学与媒体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方针,注重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结合,艺术感觉与现代传播融合,培养学生具备广播电视采、编、播、主持能力,具备艺术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大众传播及人际沟通能力。以实践为轴心,以专家教授、媒体播音主持骨干组成教学团队,教学中倡导专业精神,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新闻素质、艺术修养和实践能力的播音主持人才。
二、基准学制
四年。
三、学科和主干课程
1.学科
学科门类: 艺术学 一级学科: 戏剧与影视学
2.主干课程
新闻学概论、播音主持概论、形体基础训练、表演基础训练、普通话语音基础、播音主持语音训练、表演技巧训练、吐字发声基础、播音主持发声训练、播音创作基础、新闻类节目主持、化妆造型、朗诵技巧、社教类节目主持、口语组织与表达、综艺类节目主持、毕业设计与论文。
四、学位与学分要求
本专业方向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60学分方能毕业。其中通识课程45学分。专业主干课程54学分,专业拓展课程53学分,毕业设计8学分。经审查,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学士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0516-85693210(9:00-18:00)
高职单招:18626027219 寇老师 (微信同号)
综合评价:18552925798 孙老师 (微信同号)
雅言艺考:15996881736 麦子老师 QQ:365723796(微信同号)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淮海西路197号5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