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3-02-20 | 273 次浏览 | 分享到: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管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三农”,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市场,面向实践,面向人人;坚守“农”,紧扣“牧”,紧盯“特”,紧抓“新”;紧紧围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任务,加快内涵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始终为党和国家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努力成为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先行者,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全力打造“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着力探索农业职业教育先进发展理念,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供苏牧经验

1 学院概况

1.1 学校定位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管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三农”,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市场,面向实践,面向人人;坚守“农”,紧扣“牧”,紧盯“特”,紧抓“新”;紧紧围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任务,加快内涵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始终为党和国家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努力成为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先行者,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全力打造“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着力探索农业职业教育先进发展理念,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供苏牧经验。


1.2  发展规模

1. 在校生规模

学校2022年在校生共14120人,其中普通高考生源9856人,占比69.80%:三校生生源2625人,占比18.59%;五年制后两年生源1174人,占比8.31%。

 

2. 新生录取情况

2022年计划招生5847人,实际录取5838人,实际报到5521人,报到率为94.57%,

其中高中生 3648 人,三校生 1226 人,五年制高职转入学生 647 人。


3. 新生生源地区

学校 2022 年本省生源 3040 人,外省生源 2481 人,西部地区生源 301 人。

 

4. 新生生源口径

学校 2022 年高中生生源 3648 人,三校生生源 1226 人。

 

1.3 办学条件

学校办学条件完全符合国家标准,与上学年比较,专任教师研究生学位及高级职称比例明显增加,办学条件日益改善,极大满足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

 

学校立足新的发展阶段,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完善基础设施,培育师资队伍,拓展实习实训基地,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建设,全方位多层次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学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加强“双师型”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提出了以教学能力提升为根本、“三链融合"实现产教科深度合作为手段、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抓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路。组建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构建产教科跨界联动的教师团队培养机制,推行“双岗双职”人员管理制度,实施校企兼职兼薪一体化管理模式和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态。依托产教融合平台,聚焦行业企业亟待破解的技术难题,实施PI领衔,教师、工程师、科研人员等多方参与的项目化科技创新团队,构建涵盖学生科研创新、师生共同创新、产教融合创新的产教科协同育人体系,实施教师“新三项基本功”考核,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开发、模块化教学设计、科技研发和信息技术应用等“五大能力”,打造了示范引领、持续发展的药品生产技术、宠物养护与驯导两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拓展产教融合型实习实训基地。依托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校企联盟),学校与泰州市政府共建了江苏现代畜牧科技园、江苏中药科技园、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实训平台以及3个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和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校政企共建共享国家级水禽基因库、国家级姜曲海猪保种场,与中崇信诺等企业共建共享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平台18个,与光明集团、中牧倍康等共建混合所有制(股份制)产业学院,夯实创新人才培养支撑硬件。


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建设。学校全面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资源信息化水平、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和学生信息化能力,促进教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信息化“三全管理”落地生根,通过实施信息化实验实训室和信息化教室等教学场所的智能化改造,开发教育教学一体化信息平台,打造线上线下联通、课内课外衔接、实体课堂虚拟课堂相互支持的教学实训环境,推动课程教学资源线上与线下、近程与远程、动态与静态的结合。


2 学生质量发展

2.1 在校体验

校友推荐度和满意度是毕业生对学校整体情况的综合评价,也体现了毕业生对母校的整体认同度。


2.1.1 校友推荐度

学校近四届毕业生愿意推荐母校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从 2018 届的 70%提高到2021 届的 79%,2021 届超出全国“双高”校平均水平(75%)。

 

2-14 应届毕业生对母校推荐度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麦可思-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2021 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数据。


2.1.2 母校满意度

学校 2020 届~2021 届毕业生对学校办学的满意度均为 97%,毕业生对学校的办学效果评价较好。

 

2-15 应届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麦可思-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2021 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数据。


2.1.3 校友关注度

校友关注度反映校友对母校的关注和联系情况,帮助学校维护校友资源。学校2017 届~2019 届毕业生毕业三年内对母校的关注度(分别为 90%、94%、94%)有所提升,本届高于全国“双高”校 2018 届(90%)。校友对母校的关注程度较高。

 

2-16 毕业生对母校的关注度

数据来源:麦可思-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培养目标达成与职业发展评价数据。


 

2.1.4 学生活动

1. 生均体育与文化设施面积

学校体育文化设施面积为 76388 ㎡,其中室外体育设施面积为 60498 ㎡,室内体育设施面积为 10890 ㎡。学校现有室外田径场 2 个、拓展训练基地 1 个、篮球场24 个、排球场 11 个、羽毛球场 6 个、网球场 3 个,现有室内体育馆 2 座,大学生体育活动中心 1 座。学校逐年加大对体育与文化设施投入,能充分满足体育教学、课外活动、体育竞赛等需要。

 

2. 学生活动内容

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8 月,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2.1.5 社团活动

1. 生均参加社团活动的时间

学生社团活动总学时 525139 小时,全日制在校生总人数 14120 人,生均参加社团活动的时间为 37 小时。


2. 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比例

学校 2021 届共有 89%的人参加了社团活动,较上届(85%)有所上升。学校 2021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参加过公益类社团活动的比例(39%)最高,其社团活动满意度也较高(92%)。

 

2-17 毕业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比例(多选)

数据来源:麦可思-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2021 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数据。


3. 毕业生对社团活动的满意度

学校 2021 届毕业生对体育户外类社团活动的满意度均在 90%上下。

 

2-18 毕业生对社团活动的满意度

数据来源:麦可思-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2021 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数据。


2.1.6 学生服务

1. 生均参加入学教育的课时

新生入学教育包括军事训练、国家安全教育、法治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思想巩固教育、实验室安全教育、传染病预防知识、红十字救护培训、校纪校规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学校党委书记、各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思政课教师、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员为学生上“入学第一课”。入学教育根据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开展,采用线上+线下、实践+理论,以及讲座、辅导、参观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举行。生均参加入学教育的课时为 32 学时。


2. 学生资助类型和数量

学校 2021-2022 学年各类学生资助的总额为 2007.39 万元,共资助学生 10708人次。

 

3. 学生工作满意度

2021-2022 学年在校生对学生工作各方面的满意度均较高(97%~99%)。

 

2-19 在校生对学生工作的满意度

数据来源:麦可思-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2021-2022 学年学生学习体验与成长评价数据。


4. 生活服务满意度

2021-2022 学年在校生对学校的生活服务各方面的满意度均在 88%~93%之间。

 

2-20 在校生对后勤服务的满意度

数据来源:麦可思-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2021-2022 学年学生学习体验与成长评价数据。


2.1.7 就业服务

1. 学校开展的具体的就业服务工作

调整发展思路,统筹协调发展,做到招聘活动不断档。学校着力建设就业市场,定期举办“校园招聘会”。按照“小型、分类、安全、有序”的原则,推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毕业生就业,共举办 5 场线上线下招聘会,吸引了中粮集团、药明康德、京东方、扬子江药业、光明牧业、江苏益客食品、新希望六合、永辉等 250 多家知名企业参会,其中中国 500 强企业 16 家,行业名企 82 家,上市企业 23 家,累计提供就业岗位 12000 个,专业覆盖率 100%,岗位供需比达 4:1。


完善服务平台,整合多方资源,保障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加强“智慧就业平台”建设,积极推行“智慧就业”,通过“就业创业网”“江苏农牧就业手机 APP”“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等网络平台,为毕业生提供更加便利、人性化的就业服务。拓展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提供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2022 年,学校用人单位库注册数量达到了 3804 家,为历史最高。大力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工作,提高就业帮扶实效。经济困难的毕业生提供就业补贴,对存在就业能力缺陷的毕业生进行就业能力培训,对存在就业心理问题的毕业生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等。


积极联络省内外校友,协助做好就业工作。构建并维护校友信息库,主动联系、组织校友联谊会等活动,不断提升母校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加深校友对学校的感情,促进校友创办的企业来校参加招聘会,引导校友为学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


2. 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

就业服务工作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职业期待,提升求职技能,促进顺利就业。学校近四届毕业生对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均在 93%~95%之间,与全国“双高”校(86%~92%)相比具有优势。

 

2-21 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

数据来源:麦可思-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2021 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数据。


3. 毕业生接受就业服务的比例

2021 届毕业生接受过学校提供的求职服务的比例(92%)较上届(84%)上升较多,其中参加“大学组织的线下招聘会”的比例(72%)较高,其有效性为 90%;接受“辅导求职技能”求职服务的比例为 21%,其有效性(93%)最高。

 

2-22 毕业生接受母校提供求职服务的比例(多选)

数据来源:麦可思-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2021 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数据。


4. 毕业生对就业服务的有效性评价

 

2-23 毕业生对母校求职服务的有效性评价

数据来源:麦可思-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2021 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数据。

2.2 就业质量

1. 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

毕业去向落实率是反映毕业生就业落实情况的指标,是培养目标达成度在供求数量上的反映。学校 2021 届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86.9%,较往届有所下降,同时持续低于全国“双高”校(分别为 94.4%、94.0%、93.0%、92.7%)。

 

2-24 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

数据来源:麦可思-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2021 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数据。


2. 专升本比例

学校 2019 届~2021 届毕业生选择升本的比例分别 24.7%、18.8%、14.1%。

 

2-25 毕业生专升本的比例

数据来源:麦可思-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2021 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数据。


3. 毕业生月收入

薪资水平是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直观体现,可以反映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水平。学校 2018 届~2021 届毕业生的月收入稳定增长(分别为 3956 元、4189元、4604 元、4706 元),2021 届与全国“双高”校基本持平,反映出毕业生竞争力水平持续提高。

 

2-26 毕业生的月收入

数据来源:麦可思-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2021 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数据。


4. 就业满意度

学校近三届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较为稳定,均在 83%~84%之间,与全国“双高”校相比具有优势,毕业生就业感受较好。

 

2-27 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

数据来源:麦可思-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2021 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数据。


5. 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学校 2021 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74%)较过去三届(分别为 64%、64%、69%)有所上升,与全国“双高”校相比优势越来越明显。

 

2-28 毕业生的工作专业相关度

数据来源:麦可思-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2021 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数据。


6. 毕业生中期晋升比例

学校 2019 届毕业生毕业三年内获得过职位晋升的比例(62%)较 2017 届、2018届(分别为 66%、64%)略有下降,但基本持平于全国“双高”校 2018 届毕业三年内(61%),毕业生职位晋升情况较好。

 

2-29 毕业生中期晋升比例

数据来源:麦可思-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培养目标达成与职业发展评价数据。


3 教育教学质量

3.1 专业建设质量

1. 专业结构、规模

学校共有专业 38 个,其中农林牧渔类专业 15 个,在校生 9077 人,占在校生总数的 64.28%。

 

2. 品牌专业、高水平建设专业、重点建设专业

学校现有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 2 个(含 9 个专业),国家级重点专业 4 个,省级品牌专业 3 个,省级特色专业 3 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 7 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2 个。


3. 专业群建设

学校现有畜牧兽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2 个国家级专业群以及水产养殖技术、现代农业技术 2 个省级专业群。以畜牧兽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两个国家“双高计划”重点专业群课程资源建设为引领,按照岗位群、专业群、项目群“三群协同”机制,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化的“平台+方向+拓展”专业群课程体系。


3.2 师资队伍建设

1. 职称结构

校内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 314 人,校内专任教师的高级职称比例为43.71%。

 

2. 学历结构

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其以上学位的有 610 人,占专任教师的 84.95%。

 

3. 双师素质教师所占比例

学校具有双师素质的校内专任教师共有 638 人,双师比例为 88.86%,其中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比例达 94.97%。

 

4.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具体做法

实施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加大师德师风培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教学、培养学生,在校本培训、省培国培等工作中,设立师德培训专题模块,夯实师德第一标准。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辅导员等,在全校宣传树立教师先进典型,传递正能量,以身边人、身边事影响引导身边人,凝聚人心,营造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氛围。

高度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注重产业教授培育评选工作。坚持采取“引进来,派出去”“不求为我所有、只求为我所用”等灵活的培养机制,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全年累计聘用校外高素质兼职教师近 300 人;构建省级产业教授、校级产业教授协同教学育人新模式,积极评选一批校级产业教授,向上推荐评选省级产业教授,今年新评选校级产业教师 20 名、省级产业教授 4名。

围绕学校专业特色和发展需求,构建打造教育教学创新团队。依据现代农业及学校特色专业发展需要,校、企、行三方联动,深度融合,积极打造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团队。2022 年新增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1 个,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 1 个,江苏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团队 1 个,江苏省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培育)1 个。


5. 参与校外进修、培训、交流的教师比例

全校共有 3246 人次参加校内外各种进修、培训和交流,投入资金 278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