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情况
2022年,学校董事会、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员工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围绕教学中心,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不懈努力。
1.1学校概况
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独立设置的全日制高等院校,学校地处江苏省宿迁市骆马湖度假区(湖滨新区),总投资3.5亿元,规划总占地面积856亩,目前占地面积为512亩。
学校汇聚来自国内知名高校、大型企业的专家、教授、工程师和管理精英。共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高速铁路客运乘务、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建设工程管理、模具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等28个专业。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务委员会全权负责学校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周伟灿教授担任校长。学校现实行“军校式办学,连队化管理”模式,把部队中的好作风、好思想、好经验、好传统有效地融入学生管理工作中,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学校按照“以产养学、以学促产、产学联动"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积极同各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已与德国ABB机器人公司、京东(宿迁)、华为、上海大众、浙江石化、可成科技、南京禄口机场、格力、南京熊猫、南京金美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裕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展深度校企合作。
学校以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积极探索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相衔接,构建高等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多层次、多类型、多证书、多形式的办学模式,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和办学保障体系。
随着近些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宿迁市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省书法考级点""国家汉语言能力江苏省母语测试站""国家机械行业技能鉴定站"。2014年,在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的《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报告(2014年度)》中,学校成为民办高职高专院校中“校友推荐度”最高院校。2016年5月,学校顺利通过江苏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质量评估,2017年12月,省委教育工委专家组,对学校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考核,学校党建工作被评为优秀等级。学校特色化国防教学工作被CCTV7(农业与军事)频道、《中国国防报》《新华日报》《国防教育》作为国防教育典型案例进行报道宣传。2018年4月,央视七套《军事报道》:江苏宿迁大学生预征兵员役前培训“持证入伍”,肯定了泽达学院国防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2019年,被江苏省委宣传部和省教育厅命名为“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政府和省军区授予学校“江苏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20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20年,学校成为中国科协指挥与控制学会国防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
近两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江苏省民办教育先进单位”“支持志愿服务事业奖”“江苏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校园文化建设三等奖"等。2021年10月份,我院荣获“忆红色百年”2021年中国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升旗展示赛全国冠军。2022年3月,学校再获江苏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荣誉。
1.2 学生情况
随着省内生源的增多,以及学校推行准军事化管理,社会声誉不断提升,学校逐步实现了学生选学校到学校选学生的转变,生源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2022年,计划招生2870名,实际录取2799人,报到2554名,录取率及报到率均达到91%以上。目前,学校共有在校生6723人,应届毕业生人数达1216人。其中毕业升学人数达到80人,较去年增长一倍。
1.3 教师队伍
2021-2022学年我院共有451名教职员工,专任教师376名,师生比为1:17.8,其中具有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为190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达64人,中级职称79人。今年新进教职员工58名,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大幅度提高。
当前,学校逐步修订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力争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有新突破。探索建立校内“特殊人才”制度,选拔、培养能担当重点学科建设和学术创新重任的领军型人才;做好专业负责人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和认真做好学科梯队的建设工作。下一步将大力投入加强教师素质建设,稳步推进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及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在全体专任教师中的比例。
为了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促进专业群建设发展,增强学校发展后劲,学校以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为重点,坚持引进、培养和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和有重要影响的中青年拔尖人才。采取适当措施,充分发挥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人才引进方面的主导作用,调动全校教职工引才聚贤的积极性,力争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有新的突破。在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构建平台的基础上,突出以事业留人、环境留人,促进优秀人才向重点和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汇聚,使他们才得其用、用有所成。
1.4 设施设备
目前学校建筑面积14万余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89480平方米。教育教学设备完善,现有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3190.41 万元,已建成校内实训中心7个,各类实验、实训室5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42个,图书馆藏书50万余册。
本学年,董事会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现已完成校训广场建设工程、围墙整修工程、篮球场整修工程、教学楼粉刷工程、乒乓球场,加装操场LED大屏,更新学校操场跑道草坪、航空模拟仓、标准化计算机考点。一揽子工程的实施,使学校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提升。
学校决定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确保正常办学经费的情况下,合理制定年度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健全工程建设管理机构和工程质量监控制度,确保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本学年,根据学校“十四五”规划和信息化校园工作规划,学校深化与行业、企业合作,当前已初步建设好办公自动化平台、教学信息化平台、教学云空间和多媒体教室等校园信息化项目,稳步推进信息化教学和管理数据信息共享,基本消除校内“信息孤岛”现象,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目标。
2 学生发展质量
2.1 在校体验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教育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立足学生发展,培养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学校积极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课程体系,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发挥思政育人的主阵地作用,引导学生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树立远大抱负;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作用,开展专题讲座,深入社会实践,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综合素养。围绕市级团委,搭建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参加社团情况:目前共有学生社团16个,其中思想政治类1个,艺术兴趣类社团4个,文体竞技类4个,社会公益类3个,专业技能类4个,成员共 434人,每个社团均配备1-2名指导老师。
图 7 学校社团架构
学校开展“无偿之举彰无价爱心、热情之众传热血温度”爱心献血活动,围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活动,举办了红歌比赛、征文比赛、黑板报比赛、书法比赛、露天影院、主题团日等特色活动,进一步激励引导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践行立德树人的培养任务。
2022 年“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学生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是学校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文件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学校深入推进 “三全育人”的具体举措,更是学校学党史办实事、提升教育管理工作效能和学生满意度的一项重要举措。建成后既是学校探索与构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服务模式的阵地,更是学校精心打造的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地、培养人才的园地、高雅校园文化的阵地和管理服务学生的基地。
“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重点开展党建引领、管理协同、队伍进驻、服务下沉、文化浸润、自我治理六方面的工作,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推进党团组织、管理部门、服务单位等进学生社区开展工作,通过学生事务一站式办理,精简学生办事流程,真正实现学生综合事务“一站式”社区服务。
2.2 就业质量
学生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学校先后开通了“华为云”定向班、无人机定向班、智能机器人定向班、京东电子商务定向班、南京禄口机场定向班等校企合作定向班。
为获知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情况。2022年6月,校学工处采用"问卷星"调查,统计毕业生满意度情况,共收到有效调查信息533条,其中508条对学校“非常满意”,占比95.44%。采用电话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家长满意度调研,从抽取的100名家长反馈统计,94%以上的家长对学校持满意观点。
此外,校就业办公室针对与学校有合作项目的企业,从中抽取50家进行电话调研,经过调研反馈,97%以上的企业对学校比较认可,表示满意。
3 教育教学质量
3.1专业建设质量
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高质量发展目标定位,统筹学校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群,持续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形成了以工科为主,文、理、工、经、管协同发展、国防教育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现有契合地方经济发展,以信息工科为特色的6个专业群,32个专业,服务区域发展的应用型专业群不断壮大。重点发展工科专业,充分发挥信息工科优势和主动对接宿迁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着力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特色专业,积极打造先进性制造、人工智能、食品科学与工程(含酿酒工程)、电子商务与金融工程、现代服务、新能源汽车、智慧农业、建筑工程技术等8 个专业群,共42个本科和专科专业,以专业群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学校成立了"1+X证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1+X证书试点工作重要制度措施的制定、协调和决策,全面领导1+X证书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1+X证书试点专业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所在二级学院为机电信息工程学院,也成立了二级学院院长为负责人的"1+X证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1+X证书试点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及试点工作的规划、指导、检查、评价,组织开展校内外人才培养和学员培训工作。现学校已有无人机驾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网店运营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四种等级证书。学校以“工业机器人校企合作项目”为申报项目,成功申报2020年宿迁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项目。本次示范项目成功申报,将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1+X证书试点等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下一步将继续进行师资培训、学生技能培训,继续加大设备投入,确保满足考核要求。
3.2 师资队伍
在教师培训方面,坚持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实际操作技能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在内部培训上,侧重于实际操作技能的需要出发。今年 10-11 月份,积极组织本学年新进教师培训;在外部培训上,侧重于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本年度 139 名教师参加了教师岗前培训,66 名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培训等。
省市各级各类优秀人才工程的评选推荐 11 人次。目前,已入选省 2022年度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1 人; 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1 人;宿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4 人; 宿迁市人才“购房券”申请 5 人,申兑 2 人。
全年高校教师资格认定 35 人申请,25 人通过审核并上报。其中专任教师21 人,专职辅导员 4 人。
0516-85693210(9:00-18:00)
高职单招:18626027219 寇老师 (微信同号)
综合评价:18552925798 孙老师 (微信同号)
雅言艺考:15996881736 麦子老师 QQ:365723796(微信同号)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淮海西路197号5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