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3-02-17 | 179 次浏览 | 分享到:
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Yangzhou Hospitality Institute,缩写YHI)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质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城市、建筑之乡——江苏省扬州市内,毗邻扬州市火车站、汽车西站,交通十分便利。校园建设体现了独具扬州特色的园林式风格。学校创办于2014年。校园占地面积183亩(12.207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05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8.2万册,目前投入资金已达3.6亿元人民币。学校设有中瑞酒店学院、天力建筑学院、联合学院三个二级学院,设有专业22个。表1-1为2022年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专业设置一览表。


1. 基本情况

1.1 学校概况

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Yangzhou Hospitality Institute,缩写YHI)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学历文凭资质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城市、建筑之乡——江苏省扬州市内,毗邻扬州市火车站、汽车西站,交通十分便利。校园建设体现了独具扬州特色的园林式风格。

学校创办于2014年。校园占地面积183亩(12.207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05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8.2万,目前投入资金已达3.6亿元人民币。学校设有中瑞酒店学院、天力建筑学院、联合学院个二级学院,设有专业22个。表1-1为2022年扬州中瑞店职业学院专业设置一览表。

 

 

学校有一支较为稳定的教师队伍,其中专任教师70人。专任教师中5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5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4.2%;高级技术职务14人20%硕士及以上学位约30约占50%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34人,约占48.57%。我校现有在籍学生2380 人(含社招,下同)。


学校位于有“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等美名的古城扬州,学校作为“扬子江城市群”北沿江城市区域建设高校的代表,紧扣扬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定位,优化专业建设,打造特色专业,与地方政府政策发展紧密关联,打造酒店管理专业新名片,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专业,为区域发展贡献力量。学校面向长三角地区以及集团内部各行业的发展需要,重点建设酒店类特色以及建筑类特色专业群,适度拓展相关专业,主动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职前教育、职后培训和技术服务。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设特色鲜明、机制灵活、规模适度、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学院。


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学立艺林,德比馨兰”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德才兼备,文化厚积,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文化兴校"战略,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内涵建设为抓手,推行教学改革,完善办学条件,突出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着力提升育人水平和办学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自办学以来,学校与瑞士酒店协会精诚合作,引入国际酒店管理专业排名第一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学模式,将其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我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经过几年的积累,学校已经在酒店管理等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与此同时,学校得到了办学依托方广州富力地产集团的大力支持,成功拓展了多个与集团相关业务对口的、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建筑类专业。


1.2 学生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招生工作,面对严峻的招生形势,2022年学校积极调整招生策略,制订保障和激励机制,责任层层落实招生责任,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坚持不懈开拓全国生源,学校招生情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招生人数有了历史性突破,学校目前在校生数2380人(含社招,下同),2022年招生计划数3574人,录取1956人,报到1550人,招生规模实现了自创校以来新高。表1-2为2022年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生源分布统计。

 

注:数据参照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网调整后计划数。


本年度学校有应届毕业生数1273人,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为此学校多次召开应届毕业生就业指导推进会,运用多方举措,通过建立毕业生动态信息跟踪表,熟知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对学业困难、就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的指导与服务。针对慢就业、不就业心态的同学,一对一地持续沟通了解,点对点地进行就业信息推送,增进师生信任感。根据不同专业的就业特点,有计划和针对性地邀请行业专家对学生进行就业和创业培训讲座;以校园招聘、网络招聘为着手点,通过教师推荐、各类人才网等渠道广泛收集招聘信息,及时传达到毕业生,引导毕业生积极就业。利用校企合作优势,扩大毕业生就业渠道。目前应届毕业生已就业859人,升学14人,初次就业率达68.58%。

 


1.3 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积极落实人才强校战略,以提高教师素质、优化师资结构为目标,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坚持外引内培,实施新教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计划,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学校制定了"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要以教师发展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师发展平台和激励奖励政策。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通过“外引内培"的工作机制,优化队伍结构,为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1.3.1师资队伍规模稳步扩大

截止2022年10月全院教职工总数146人,其中专任教师70人、专职辅导员14人、行政人员27人(其中校内兼课6人)、教辅6人、其他专技岗7人、工勤人员22人。

 


1.3.2师资结构逐步优化

1)年龄结构

专任教师中5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59人,约占84.2%。

 

2)职称结构

高级技术职称14人,占比20%;中级技术职称16人,占22.8%初级技术职称29人,占比41.4%;业界讲师6人,占比8.5%。具有“双师素质”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34人,约占48.57%。硕士以上学位35人,约占50%,其中博士2人

 

 

 

1.4 设施设备

目前共有校内配套实训基地24个,实训实验场所建筑面积15307.33平方米,教学设备总数2323台套,总值1135.37万元,形成了以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西式烹饪工艺、建设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为主的特色鲜明的专业实训基地。建有计算机专业实训室、钢琴教学实训室、管理综合实训室、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实训中心、游泳实训中心、画室、软件实训室、教学酒店综合实训中心、中餐服务实训室、西餐服务实训室、中厨烹饪实训室、西厨烹饪实训室、中餐面点实训室、西餐面点实训室、演示厨房、品酒实训室、品茶实训室、酒吧服务实训室、精品咖啡实操工作室、咖啡杯测及冲煮实训室、舞蹈房、公共计算机房、模型制作实训室、建筑测量实训室等,能满足学生的实训需要。

学校十分重视基本办学条件建设,目前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多数已达到或超过教育部【2004】2号文件规定的合格标准。教育部办学条件指标与我校基本情况数据对比情况见表1-5。

 


2. 学生发展

2.1在校体验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更应该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本学年,学校创新设立了劳动教育课程,同时将劳动教育引入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学生自主管理教室、评比优秀宿舍等教育方式,引导学生热爱劳动,也使得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以劳塑人"的内涵和意义,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并制定了以价值观、文明礼仪和奉献服务理念为核心的"养成式"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注重文明礼仪、践行文明,着力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的良好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建立了每日的晨检和晨训制度,每天全院集中,检查仪容仪表和点评前一日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开展正确的行为和立德树人点评,树立典型,常抓不懈。学校以生为本,从学生需求出发完善课内外育人体系,并提高课程标准、丰富教学资源,使得在校生课堂育人满意度达到93%,课外育人满意度达到 94%,各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满意度均在 93%以上。


学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怀学生,加强学生服务、资助服务、就业指导、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工作,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舒适的环境。本学年,学校相继完成新建学生宿舍楼一栋、改造学生宿舍工程、学校礼堂设施翻新、教室智慧黑板改造工程、学生食堂改造工程、菜鸟驿站、快递柜、外卖柜进校园等项目,学校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强化校园网络安全,我校在全省网络IPV6升级保护中位列全省高校前列。升级了校园广播设备,完善了礼堂设施,投入校园监控设备,优化校园信息化管理,为在校生的学生生活提供了便利。


本学年,根据上级有关疫情防控精神指示,学校多采取校园封闭管理措施。封闭校园期间,学校在常抓疫情防控不松懈的前提下,大力支持开展校内社团活动以丰富学生的校内生活,推进“便利理发”进校园,解决学生校内封控的切实所需。本学年学在校生对学校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均在89%以上。

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和社团的主动能动性,广泛开展积极向上、活泼新颖、精彩纷呈的课外文娱活动,为学生搭建广阔舞台,最大限度发挥“贴近学生、服务学生、锻炼学生、培养学生”的文化育人功能。建校以来,相继创建剑道社、街舞社、调酒社、咖啡社、葡萄酒社、茶艺社、篮球社、羽毛球社、吉他社、轮滑社、英语学习社、瑜伽社、合唱团等14个社团。在学生社团组建工作中,充分发挥在校的专业教师的作用,由专业教师带动学生组建学生社团,并对学生社团活动予以指导。表 2-1为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学生反馈表。

 

 


2.2 就业质量

我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3%以上。因受今年疫情影响,上半年酒店业等行业景气度偏低,但我校202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仍达到68.58%,2022年我校毕业生的年终就业率为93.16%。表2-2为我校2022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表。

 

我校近三年毕业生平均月收入逐年下降。2020届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4124.36元,比2019届提高601.24元,增幅达17.06%。但因受到疫情影响,2021届毕业生平均月收入薪资有所下降,平均月收入为4031.2元。比2020届降低了93.16元,减幅2.25%。2022年平均月收入为4022.78,比2021届降低了8.43元,减幅0.20%。图2为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2020年、2021、2022年学生就业起薪比较。

 

2022年10月,我校对北京望京凯悦酒店、南京苏宁索菲特银河大酒店、宁波华侨温德姆、杭州柏悦酒店、广州富力君悦大酒店、北京金茂朝阳威斯汀酒店、杭州泛海钓鱼台酒店、WEI天目湖酒店、杭州钱江新城万豪酒店、上海静安瑞吉酒店、宁海安岚酒店、海南雅居乐莱佛士酒店、北京王府井文华东方、扬州三盛希尔顿逸林酒店等50家接受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单位进行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及工作情况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分析: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培养质量非常好占58%,认为毕业生培养质量较好占39%,认为毕业生培养质量一般占2%,认为毕业生培养质量较差的为1%,没有一家受访单位认为毕业生培养质量非常差。表3为用人单位对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及工作情况反馈。

 

 

毕业生综合素质包括以下内容:专业技能水平、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通过回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都表现出非常满意,从整体上看,没有任何一家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表示不满意的。这体现我校在学生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中,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核心,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根本宗旨。


3. 教育教学质量

3.1 专业建设质量

学校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依据投资方的资源优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开设专业、调整专业。随着学校的发展,在学校办学能力许可下,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社会发展显示,近年来适当增减了部分专业。使专业结构从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以集团各大业务为依托,保持酒店管理类专业的特色,重点拓展建筑类专业,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酒店管理等泛服务专业和建筑类特色专业两大专业群。学校大力推进教改,结合学校工作实际,通过不断参与各类教科研活动,促进高水平专业建设、课程思政、有效课堂建设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22年学校获评最佳东方“2022优秀人才培养院校”奖项,该奖项是通过结合“产学融合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改革创新、院校与企业的教职人员教研互动、专业教学培养质量"四大评选维度,甄选出旅游服务业优秀院校标杆,是旅游服务业人力资源发展的高权威评判奖项。


3.2 师资队伍建设

   1)人才引进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引进,本学年度通过各类招聘渠道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人,专任教师3人,辅导员6人,校内行政岗位转教师岗4 人。在职教师中,晋升副教授1人,晋升讲师3人,评聘校内讲师3 人、助教2人。

2)教师培养

多渠道、多形式做好教师的培养工作。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本学年校内教师无任何违纪情况,在新学期教职工大会上校长对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老师进行了深度的解析,并要求各二级单位、二级学院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习。本年度学校先后派出42名教师参加国

家级高校教师培训、江苏省高校教师培训。认真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共 18名新入职青年教师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继续实施新教师“导师制”制度,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本年度工有7名教师实施导师制。

3)激励政策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吸引和培养更多高层次优秀人才,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切实提高学校人才队伍核心竞争力,学校特制定《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高层次及紧缺人才引育及奖励办法(试行)》及《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储备干部竞选办法》。组织开展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工作。经学校优11教师、8名获得优秀教育工作者。

   4)建立学校师资库

为加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建立了校内教师、校外兼课教师、企业行业导师三个师资库。校外兼课教师及企业行业导师库每年都会进行更新及补充,使学生能够掌握最前沿的行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