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概况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是1998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世界500强华润集团旗下华润置地控股的,南京卫元舟实业有限公司投资举办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校。学院地处“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占地面积540余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学院区位优势明显,位于南京东郊风光秀丽的国家5A级中山陵园风景区,交通十分便利。沪宁高速、南京二桥高速、宁杭国道、南京绕城公路在这里交汇,地铁2号线和多条公交线路抵达“钟山学院”站。
学校根据社会需求,构建了以大健康为主体、多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开设涵盖理、工、文、经、管、医、艺等7个门类30个专业。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354人,成人专科学生3813人,折合在校生人数10498人,应届毕业生2744人,应届毕业生升学人数105人。
学校现有377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287名,行政人员79名,教辅人员11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76名;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145名,占专任教师50.5%,逐步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校企互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双师型”教学科研团队。
学校占地面积364667平方米,其中运动场地面积20965平方米。学校有教学及辅助用房150592.70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5712.7万元,纸质图书65.37万册,折合数字资源量15.55万册,数字终端1544台。
学校重视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合作,共建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钟山康复医院”;与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合作,共建老年服务人才实习实训基地“钟山颐养园”;财经商务等专业群建有校内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数据管理、智能工程、幼儿教育等专业群分专业建有高标准近百个现代化校内试验实训室,教学仪器固定资产达5700余万元。同时,还在校外设立了96多家实习实训基地,各专业都成立了由校外专家、学者、企业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为学生实践、实训积极创造条件。
学校重视教学科研,教育教学成果逐年增多。以学校专任教师为第一作者的多篇论文被SSCI、EI收录;2021年9月,17项课题立项为江苏省2021年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022年7月,18项课题立项为江苏省2022年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在全省民办专科院校位居前列;教师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权1项,软件著作权1项;与企业合作申报横向课题2项,合同总额0.8万元;2021年,全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期刊发表论文近101篇。
学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工作,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按照1:140的比例配备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思想政治辅导员,他们长期和学生学习生活在一起,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导师”,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学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建有学生社团14个。
办学20余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江苏省优秀考点”“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创先争优先进集体”“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普通高等学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的省级特色专业、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培育项目以及一批优秀教学成果奖、技能竞赛奖、优秀毕业设计奖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概况详见下图:
学校以人文钟山建设为目标,把握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规律,重视学生文艺技能培养,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营造健康向上、学生喜爱的在校体验氛围。
1.劳育和美育必修课程的创新举措
(1)制度机制建设
通过印发《关于修订2021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关于印发〈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认定及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等文件,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
发布《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劳动教育实施方案》(钟校字【2021】74号),成立《劳动教育》课管理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工作、学生工作、后勤工作及组宣部的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教务处、学工处、后勤部和组宣部的负责人抓具体落实,稳步协调的推进全校《劳动教育》课的实施。
(2)内容与实施
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分段推进劳动教育,一年级为养成阶段,通过开设“思政劳育”和“课程劳育”,教育学生“尚劳动”和 “识劳动”;二年级为提升阶段,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教育学生“会劳动”;三年级为创新阶段,整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资源,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造有价值的劳动成果。
①劳动理论教育
一是开设劳动理论通识课程。以《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为教材,讲授劳动内涵和劳动价值,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锻造劳动品质,弘扬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普及劳动法律及劳动安全常识,系统介绍劳动科学基础知识,以提升职业劳动素养和能力。
二是将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研判各专业课程具有的劳动属性和劳动指向,挖掘各专业课程的劳动教育资源,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学科特点,以专业学科竞赛等活动为抓手,强化各专业劳动伦理和劳动发展趋势教育,构建各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
三是将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程相结合。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大脑,带领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解读劳动经典著作,学习劳模事迹和工匠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和影响。
四是将劳动教育与安全教育相结合。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提高劳动风险意识,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消除劳动实践中的安全隐患,制定劳动实践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②劳动实践活动
一是广泛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实践。巩固良好的日常生活劳动习惯,自觉做好校舍卫生保洁,提高学生劳动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设立劳动实践周,助力校园文明建设,组织开展校园墙面桌面“牛皮癣”清理;垃圾分类进校园;楼道、校区等公共区域卫生大包干;校园不文明现象劝阻;校园绿化养护;实验室器材维护整理;图书馆书架整理;寝室收纳整理大赛;文明宿舍创建;劳动技能大比拼;劳动教育成果展等活动。
二是深入组织社会生产劳动实践。围绕学科特点特色,以校内外专业实践教育基地为依托,积极打造“专业+劳动实践”“创业+劳动实践”教育教学新模式,组织学生深入生产劳动一线参加实习实训和专业服务,学习了解产业发展和工艺创新,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来提高社会生产劳动能力。如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开设美术与手工课、幼儿园环境创设等实践课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模型制作、园林植物造景等实践课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依托校内钟山康复医院开展“床边教学”等实践课程;食品营养与卫生专业,开展中西餐烹饪等实践课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开展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配电线路设备运行检修及施工等实践课程;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开展汽车底盘、发动机、电气设备等性能检测和维修等实践课程;康复工程技术专业,开设假肢、矫形器制作等实践课程。
三是积极进行志愿服务劳动实践。利用社区、街道、医院、养老院等公共服务资源,建立志愿者服务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培养培育学生的劳动情怀、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组织学生特别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奔赴抗疫一线,参与核酸检测、体温测量、信息录入、秩序维护等工作;组织学生走进农民工子弟学校,帮助辅导留守儿童,由学生教授儿童画画、剪纸、做手工等活动;组织学生走进养老院,关心孤寡老人,帮助老人剪指甲、理发、康复推拿、打扫卫生等;组织学生前往红色旅游基地,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宣传与讲解;组织学生参与地铁站、汽车站、火车站等公共场所秩序的管理等。
2.加强社团建设管理,充分发挥社团育人功能
学校现有14个社团,包含文化学习类、兴趣爱好类、艺术体育类、志愿公益类等类别,成员人数达到650人。2021年,学校团委修订了《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社团管理办法》,设立学生社团管理部,配备专职负责老师1名,管理成员3人,严格执行学生社团注册登记、年审制度,严把社团学生骨干的选拔和考核标准。同时,强化社团活动的过程指导和规范管理,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不断增强学校社团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社团育人的功能。一年来,学校充分发挥社团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坚持社团建设的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依托各社团开展了社团巡礼月、摄影大赛、话剧比赛、乐队之夜、书法迎新送福、国防知识竞赛、读书文化节等各类品牌活动30余场,吸引了9900余人次学生的积极参与,丰富了广大同学的课余生活,丰富了校园文化。2021年,钟山书社代表学校参加第五届江苏省大学生知识产权知识竞赛,荣获竞赛优秀奖和优秀院校组织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
2021年,学校围绕“技能+知识+修养”的人才培养目标,组织开展了校园文化艺术节、十佳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校园辩论赛、校园足球联赛、读书文化节、校园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等在内的20余项文化、艺术、体育活动,能做到月月有比赛,周周有活动,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学校持续深化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不断丰富第二课堂课程项目体系,激发学生参与思想素质养成和文化艺术体育项目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文艺修养得到提升。一年来,学校800余人次学生参加各级文艺展演竞赛和活动,超过100人次获得奖项,其中,健康管理与康复学院蒋欣怡同学在2021年7月的第十九届优秀特长生艺术节大学组葫芦丝类比赛中获得金奖,儿童教育与人文学院张国伟同学在第十九届优秀特长生艺术节大学组钢琴类比赛中获得金奖,健康管理与康复学院蒲媛媛同学在2021年1月参加的第十届江苏省才艺锦标赛中获得优秀奖。
4.广泛组织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
学校始终重视学生发扬志愿服务精神,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一年来,学校组织全校学生结合学校专业特色,以国情观察、党史学习、乡村振兴等为载体,组建校级寒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20支,4823人次参与“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网络媒体宣传数量22次,省、校、院青马学员共计169人参加向社区(村)、青年之家报到工作,学校团委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梦想小屋”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服务团被评为优秀团队,程雨露、黄奕萌同学被评为先进个人。尤其自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学校近500名青年学生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担当作为,以战斗姿态投入疫情防控一线,为基层联防联控、群防群治贡献了重要力量。300名青年学子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献血总量达88870毫升,为南京市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学校获得“无偿献血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校学生会获得“优秀志愿团队”荣誉称号,朱颖祎、尤大鹏、沈亿一三位同学被评为“优秀志愿者”。据统计,2021年,全校共有35133人次参与志愿服务,服务总时长189787小时。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获“2021年度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奖”称号,数据管理与智能工程学院中山陵“行走的红马甲”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荣获“2021年度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称号,经济与管理学院蔡雨婷同学荣获“2021年度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
5.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充分发挥创新工作育人功能
学校始终坚持把职业能力培养作为培养学生的基本要求,2021年,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节”和“挑战杯赛事”等为载体,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操作水平,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全面落实开展“U+展翅”实习计划和“百校千企万岗”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行动,为在校学生搭建常态化实习实践平台,做好毕业生的就业观引导,以结对帮扶的形式,帮助有就业需求的建档立卡家庭毕业生解决困难。2021年学校团委举办“百校千企万岗”大学生就业帮扶“送岗直通车”直播荐岗活动1场,据现场统计,学校分会场现场面试人数220人,投递简历数456份,达成就业意向105人。就业帮扶专职团干部比例100%,团干部登录帮扶小程序比例100%,帮扶成功率100%。
6.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服务学生成长
学校自2022年4月启动“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推动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下沉到学生中间,打造学生社区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学校领导多次深入建设场地,进行实地指导。确立了以18号学生宿舍楼作为“一站式”学生社区的主基地、辐射全校14个学生宿舍区域的建设思路。“一站式”学生社区规划建设学生社区党支部、团支部、服务大厅、学生事务办理工作站、辅导员工作站、学生社区心理咨询接待室等功能区域,满足学生思政教育、事务办理、学业指导、心理帮扶、生活服务等多方面的需求,将于2022年11月份面向全校学生开放。
(三)就业质量
截止2022年12月31日,2022届毕业生2713人,目前毕业去向已落实2336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6.10%。其中就业协议书就业1299人,占47.88%;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620人,占22.85%;其他录用形式就业251人,占9.25%;自主创业25人,占0.92%;专科升普通本科105人,占3.87%;应征义务兵33人,占1.22%;出国出境2人,占0.07%;国家基层项目1人,占0.04%。
一、主要数据对比:
1.行业分布:
2022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2021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2020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2.就业岗位分布
2022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
2021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
2020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
3.对口就业率:
4.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1)就业地域分布情况
毕业去向已落实2336人,其中就业2170人(就业协议就业+劳动合同就业+灵活就业)中,其中在江苏省内就业1531人,占就业人数的70.55%;在南京市就业581人,占就业人数的26.77%;在江浙沪三省就业2064人,占实际就业人数的95.12%。
就业人数排名前三的省份为:江苏省就业1531人,占比70.55%;浙江省就业477人,占比21.98%;上海市就业56人,占比2.58%。
(2)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情况
就业2170人中:其他企业就业1775人,占81.79%;医疗卫生单位就业294人,占13.55%;中初教育单位就业63人,占2.90%;国有企业就业12人,占0.55%;机关就业11人,占0.51%;其他事业单位就业6人,占0.28%;三资企业就业4人,占0.18%;高等教育单位就业2人,占0.09%;城镇社区就业1人,占0.05%;农村建制村就业1人,占比0.05%。
(3)就业行业分布情况
就业2170人中,就业行业排名前五名的情况如下:“卫生和社会工作”就业692人,占比31.89%;“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就业371人,占比17.10%;“批发和零售业”就业278人,占比12.81%;“制造业”就业213人,占比9.8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就业135人,占比6.22%。
(四)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培育点建设,确保建设成效
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也是《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明确的主要任务。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名单的通知》(苏教职函〔2021〕1号)要求,学校“财经商务专业群”被确定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培育项目之一。为确保项目建设成效,学校对照项目申报时的建设方案,加强统筹规划,优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学校自身办学优势与特色,落实建设举措,加大经费投入,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依据《钟山职业技术学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钟校字〔2021〕17号)文件,成立“财经商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领导委员会”。明确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一把手工程”地位。对照建设思路、建设目标、建设标准、建设途径、建设经费要求,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建设过程中,学校根据专业群建设的需要,利用专业之间的互为促进、互为带动、互补共享的关联性,对专业群所涉及专业的组织管理、师资配备、教学资源、硬件设施、校企融合等进行整合,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拓宽服务面向,增强社会适应性,增强职业学校办学活力。
(五)推进“1+X”证书制度,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依托产业办专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与行业特色,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差别化竞争,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结构。
二是发挥品牌效应。以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品牌专业或重点建设专业为核心,促进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增强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三是形成育人特色。以专业群相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和岗位能力为依据,优化课程体系,优化实训项目。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拓宽学生的岗位适应性,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年来,学校依托钟山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园区的项目优势,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与钟山颐养园、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与钟山康复医院、护理专业与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在教学中,把课堂搬到现场, 持续优化专业人才培 养方案, 致力打造“职业素养高、迁移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学生特质。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坚持立德树人, 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践行“励学、躬行”校训,服务产业、携手行业和地方龙头企业成立产业学院,合作培养 适应产业高端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积极探索“区园企校”协同学徒培养的体系及实施路 径,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展“1+X” 证书制度试点,探索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
(六)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是培养技能人才的关键,因此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尤为重要。2021—2022学年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根据发展需要,修订《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工作合格考核、部门管理水平考核实施办法》、《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获成果、荣誉奖励办法》,进一步激励教职工行
为合规和绩效提升,激励部门提高管理水平。学校定期召开发展规划研讨会,分析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通过招聘、培养、职称评定等,优化教师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2021-2022学年,24名教师通过教师资格认定;2位教师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组织教师申报专业带头人高端研修和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培训。
2.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拓宽教师发展渠道
学校有377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287名,行政人员81名,教辅人员9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76名;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有145名,占专任教师50%。
学校改善专任教师结构主要采取了三大措施:一是招聘和引进;二是加强对青年教师培养,提升他们的水平和能力,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学位,学校负担其二分之一的学费;三是开展制定教师个人生涯规划活动。青年教师制定个人成才规划,中年教师制定个人发展争先规划,老教师制定个人知识更新和传、帮带规划,促进教师结构的优化和学识能力的提高。
3.分析师资流失原因,逐步建立维稳和竞争力机制
2021-2022学年学校共流失7名专任教师,主要流向是公办学校或民办本科学校。学校对市场及同类院校进行充分的调研,制定并落实薪酬调整方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和幸福指数。学院制定各类培训保障制度,鼓励教师参加培训;明确学院的发展目标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努力使教师有归属感。
4.加大引进力度,提高师资队伍质量
学校制定了《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特殊人才引进工作实施办法》,对发展前景较好的新型专业、优势专业(群)的特殊人才、专业带头人及其他专业(群)建设急需的教学骨干,作为特殊人才引进,采取特殊待遇,进行合约管理、明确聘用人员在受聘期间的工作任务、考核和报酬等。
5.坚持内培外联,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培训工作,为教师提供培训平台,提升教师素质,选拔年轻教学骨干境外研修,参加各类师资培训,除通过专业培训,还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学习和提高,为切实提升教师的“双师”能力,实现“双师”的数量和质量目标打下基础。
2021-2022学年各类省级培训汇总表
6.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按照“德才兼备,师德为先”的要求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倡导“以德立教、德识相长”的师德要求,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聘任教师的必备和首要条件。在学校现有教学监控体系基础上,建立教师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道德监督、预警和评价机制,努力实现师德考核制度化、师德评价经常化、和师德监督常态化。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优秀教师评选、职称晋升等的首要依据,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0516-85693210(9:00-18:00)
高职单招:18626027219 寇老师 (微信同号)
综合评价:18552925798 孙老师 (微信同号)
雅言艺考:15996881736 麦子老师 QQ:365723796(微信同号)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淮海西路197号5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