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3-02-12 | 231 次浏览 | 分享到: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校址位于苏州市高新区国际教育园北区学府路 287 号,学院占地面积 820 亩,固定资产总值 10.62 亿元,设有电子商务与物流学院、信息技术学院、会计与国贸学院等 8 个教学单位,开设了电子商务、纺织品检验与贸易等 41 个在校生专业。学院荣登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 60 强、全国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 100 强、全国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 100 强。

1 学校概况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校址位于苏州市高新区国际教育园北区学府路 287 号,学院占地面积 820 亩,固定资产总值 10.62 亿元,设有电子商务与物流学院、信息技术学院、会计与国贸学院等 8 个教学单位,开设了电子商务、纺织品检验与贸易等 41 个在校生专业。学院荣登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 60 强、全国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 100 强、全国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 100 强。

学院以“育厚德之人、炼强技之才”为校训,“团结、敬业、求实、创新”为校风,“学高业精、身正善导”为教风,“崇德励志、勤学致用”为学风。以“坚持人民性、地方性、职业性、智慧性”为发展理念,“聚焦智慧企业、聚力智慧服务、成就智慧人生”为发展定位,把“以立德树人为本,学生个体全面发展、教师群体全面提升、校企合作全面融合、专业水平全面提高、党的建设全面从严、办学效益全面彰显”作为发展思路。

学院制定并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进一步明确学院“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举措和发展保障,通过全面实施“551”建设目标,力争到 2025 年成为全国深化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先行者、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领航者,把学院建设成为全国“双高计划”职业院校,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教样板。

学院遵循章程基本要求,将章程作为现代大学制度的载体和治理体系建设的基础,建有专门信息公开网,将学院章程和相关主要制度向社会公开。2021 年学院修订出台《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并成立学院新一届学术委员会,为营造求真务实的学术环境做好学术服务支撑。

在办学实力上,2019-2021 年,学校连续三年荣获江苏省地方普通高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获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5 项,荣获“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在专业建设上,拥有教育部认定骨干专业 6 个,国家级精品课程 2 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1 门,国家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 1 门,首届国家教材建设一等奖 1 项,主持国家教学资源库 1 项。获评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 2 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 1 个,江苏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 1 个。

在教师发展上,拥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教师 1 名,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1 名,全国优秀教师 1 名,全国技术能手 1 名,国家首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8 名;全国课程思政2教学团队 1 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1 个,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 4 个,省科技创新团队 2 个;江苏工匠 1 名,省教学名师 3 名,省“333”中青年科技带头人 13 名,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12 名;获批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 1 个、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 1 个、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 1 个。

在学生发展上,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6 项(全国领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 3 项、“挑战杯”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一等奖 1 项、江苏省高校专科毕业论文一等奖 12 个。

在产教融合上,获批教育部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实训基地 3 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 1 个,省级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 2 个,地市级以上科技平台 13 个,省级二星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1 个。

在科技服务上,2018 年以来获得国家自然基金 3 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1 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3 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 5 项,江苏省软科学项目 7 项,江苏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9 项。


2 学生情况

截至 2022 年 8 月 31 日,学院全日制在校生数 11159 人,其中普通高中起点 8677 人、中职起点 772 人、面向社会人员开展全日制招生 978 人。本年度实施贯通人才培养(含“4+0”和“3+2”项目)在校生数为 330 人,占在校学生总数比例 3%,本

年度学院招收中职毕业生(含中职“职教高考”和“3+3”转段)数为 626 人,占省内招生总数的比例为 19.37%。

 

3 教师队伍

2022 年学院在岗教职员工总数 579 人,专任教师为 456 人,师生比(含外聘)为 15.64,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83.11%,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35.08%,双师素质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89.71%,师资队伍的整体能力明显提升。2022 年新增优秀博士 6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17.66%,博士学位教师数在全省高职院校名列前茅。学院通过打造博士工作站、遴选人才工作室等措施,为高层次人才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4 设施设备

学院构建“真情建设实景、实景激发真情”工作环境,办公空间具备办公、学习、研讨、储藏等功能,校园环境建设体现净化、绿化、美化、教化要素相映成趣。学校生均(折合)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21773.77 元,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20.38 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为 55 方米,生均宿舍面积 7.41 平方米,生均图书 87.62 册,生均年进图书量 3.09 册。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 65.33,较上一年度增加 2.93 台,教学设备条件进一步改善。


5 在校体验

在劳动教育方面,把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公共必修课,制定劳育课程标准,通过校园绿化与垃圾收集点等现场体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的良好习惯。通过举办苏州市劳模工匠进校园首场报告会、开展以“技能: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职业教育活动周系列活动,弘扬工匠精神和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4:参赛选手备战 2022 年职业技能竞赛国赛选拔赛

 

5:省厅网站报道学院开展 2022 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系列活动

在美育教育方面,开设公共艺术课(2 学分 36 学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2 学分 36 学时)等美育课程,结合“中国丝绸技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缂丝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特色项目平台,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2022 年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的江苏省第二届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中,学院共有 30 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 4 件,学院再次获得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优秀组织奖。

在学生成长方面,学院启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把学生社区打造成为“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对 52 个社团分类管理,实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贯通人才培养,学生在“433”成才工程的激励和指引下,全年共有 8453 名学生踊跃参加第二课堂的技能训练、兴趣拓展、思维训练等活动,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6 就业质量

学院深入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走访企业 487 家,拓展岗位 6300 个,构建起“全层级推进、全链条指导、全方位培养”的“三全”就业工作模式,制定毕业生就业工作月度计划,细化就业指导部门及各二级学院每月工作任务、目标和责任,有力有效促进学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2022 年应届毕业生数 3468 人,应届生就业率为 97.15%,其中就业人数占比 60.70%,升学人数占比为 37.50%。2022 年学院毕业生月收入为 4553 元,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为 98.86%。

2022 年有 21 名同学成功入伍,6 名同学成功入选“乡村振兴计划”,5 名同学成功续签一年,1 名同学获江苏省“最美大学生”称号。

2016 级高职生毕业三年后有过职位晋升的比例为 90.13%,在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就业不确定因素增多情况下,学院常态化举办就业工作推进会、校企合作企业招聘、就业指导辅导,努力实现毕业生就业薪酬水平和职业晋升比例的稳中有升。

 

6:学院 2022 年秋季应征入伍学生欢送会

 

7:2022 年江苏省“最美大学生”——我院学生戴正勤(左二)在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

 

7 专业建设质量

学院依托苏州区域经济发展,重点打造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类的专业结构布局,组建电子商务、纺织品检验与贸易、智慧物联网应用技术、市场营销、会计、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旅游管理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 8 大专业群,其中电子商务、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为省高水平专业群。2022 年学院增设工业互联网应用、定制旅行管理与服务 2 个新专业,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产品艺术设计、大数据与审计、人力资源管理 5 个专业实施停招,实现了专业设置动态调整与结构优化。

2022 年学院首次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开展“4+0”联合培养合作,共招生 38 人。本年度获批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项目 4 个,分别为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新增 2 个、与苏州城市学院新增 1 个、与盐城工学院继续合作 1 个,共计招生 255 人。与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继续试点合作中高职“3+3”分段培养项目 2 个,共计招生 101 人,通过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

新链融合衔接。

 

 


8 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重视打造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每名教师做到“七个一”,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经师与人师相统一。学院引导全体教师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遵循“七个一”成长路径提升能力素质,从绩效分配制度和年度教学质量考核上,推动教师群体全面提升,涌现出王璇璇等一批“80 后”先进骨干教师代表。

学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国家级人才层面,获得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1 项。省级团队层面,获批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产教融合创新教学团队 1 个,江苏职业教育高端纺织智造“双师型”名师工作室 1 个,江苏职业教育丝绸传统织造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 1 个,江苏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联合盛虹集团)1 个。学院入选江苏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团队协作组副组长单位。

省级人才层面,获批省 333 工程培养对象教师 2 名,省双创博士 2 名,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 1 人,新增聘省产业教授 4 人,江苏省科技副总 1 人,江苏教师年度人物提名奖 1 人,江苏省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 1 人。学院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提升,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专项)1 项;获江苏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9 项。

2021 年 10 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公布了新一届(2021-2025 年)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行指委)委员人选,学院 3 名教师分别入选全国电子商务、全国物流、全国关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院本届全国行指委委员入选数量较上一届增长了两倍,并在电子商务、关务两个行指委中实现了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