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传媒学院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3-04-27 | 221 次浏览 | 分享到:

学院概况

  天津传媒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以培养传媒与艺术专业人才为主要办学定位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前身为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2021年2月,经天津市人民政府同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天津传媒学院。学校官方网址:www.tjcma.edu.cn。

  学校位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盘山脚下,地处京津冀一小时生活圈。目前校园占地面积700亩,现已建成校舍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为24万平方米。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公益性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修德、养慧、精艺、至善”的校训,主动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传媒与艺术专业人才。

  学校下设八院二部:影视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戏剧学院、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动画与数字媒体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基础课教学部。目前已构建了以影视传媒类专业为主体、艺术学为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传媒与艺术“一体两翼”互为支撑的格局;开设了 20个本科专业,覆盖艺术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工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年招生人数2800人以上,在校生8100多人。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者,颁发天津传媒学院的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天津传媒学院的学士学位证书。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突出、责任心强、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80多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约35%;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者超过60%。学校实施“盘山学者”学科带头人引进项目,特聘国内高层次、高水平专家学者来校执教。目前已有25位专家学者签约受聘,他们分布在全校七院二部,覆盖了学校的大部分学科专业。

  学校建成了“广播影视艺术综合实验区”“舞台艺术综合实验区”“视觉艺术综合实验区”三大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广播直播室、影视配音室,电视虚拟演播厅,电视导播室和导播车系统、电影电视审看厅等多个数字化广播影视传媒实验室,以及艺术语言实验室、综艺排练厅、新闻演播室、纪录片工作室、Apple工作站、室内剧摄影棚、音乐录音棚、影视节目后期编辑室;大型舞台合成剧场、中小型音乐剧场、黑匣子实验剧场、280间标准琴房、MIDI工作室、电钢琴工作室;三维动画工作室、二维手绘实验室、定格动画实验室、数字媒体工作室、漫画制作实验室、插画工作室等实践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了一流的专业实践空间与设备,充分满足了传媒与艺术类各专业的实践教学需求。

   学校与众多媒体和影视机构、文化产业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拍摄了56部影视剧和微电影,参加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大型原创音乐剧《天地运河情》排演,承接了《天下盘山》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文成公主》《红男绿女》等大型歌舞剧演出。

  学校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特色,学生在全国和天津市各类大赛和展演中获奖110余项,还在加拿大、美国等国际比赛和作品评奖中荣获多项金奖。

  学校坚持艺术教育与社会接轨、与市场接轨、与国际接轨、与时代接轨的办学思想,坚持开放式办学,多样化培养,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办学特色,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具有较高水平、较大影响力、特色突出的传媒与艺术类高等学校。

院系/专业介绍

      天津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成立于2014年8月,先后聘请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罗莉和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播音指导、原播音系主任贾宁共同担任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专业带头人、名誉院长和我校“盘山学者”。早在2009年,天津传媒学院成立播音主持系,2010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正式面向全国招生,2014年顺利通过天津市高校本科新专业评估审核。当年8月,学校决定在播音主持系的基础上成立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目前,学院在校生1300多人。学院下设两个系,播音主持1系和播音主持2系,分别承担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三个方向的人才培养任务:①新闻采编摄一体化方向、②综艺娱乐节目主持方向、③影视配音方向。2015年学校投资百万元建设了播音主持专业专有实验室,作为学校“广播影视艺术综合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了仿真国家级媒体环境的实践教学平台。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成立以来,非常重视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各项工作成绩突出,2019年被评为天津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当前,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紧紧抓住融媒体时代特点,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探索适应媒介融合发展需求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路径,为造就更多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质量传媒人才而不懈努力。 


     ★专业师资★      学院拥有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和媒体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中青年专业教师全部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双学士学位。学院共有专任教师36人,高级职称11人,总占比31%;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2人,总占比61%。全体教师以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己任,引领并陪伴学生健康成长。全院教师专注于学科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有着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学院还聘请学界和传媒业界知名学者、专家走进课堂,开展专家听评指导教学,为学生带来最新的媒体发展理念与一线专业实践经验。 


     ★教学设施★     作为学校“广播影视艺术综合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实验室设施设备技术指标先进,其中有参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播间设备配置的广播直播间、全场景真三维虚拟电视演播室、三维4K超清矩阵虚拟演播室、三维4K现场快编虚拟演播室、最新数字设备的影视配音室、综艺排练厅、艺术语言实验室等,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广播直播间,搭载进口studer广播级数字调音台,配合先进的英孚美迪自动播出系统,可以完美体验央广直播间的实际播出状态。影视配音实验室,是基于苹果mac平台、搭载protools专业录音软件建设的专业配音录音工作室,师生们在这里能够完成《影视配音》《广播剧演播》《电视纪录片解说》《体育解说》等课程实践教学以及第二课堂的相关活动。2022年学校投资三百多万元对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专业实验室进行了全面升级更新。新增了全新4k真三维虚拟演播室,并配备4k超清矩阵、大型素材库,能够胜任中大型节目多场地衔接播出。配备现场快编设备,可以对直播节目进行边录边剪,将精彩片段经快速通道进行播出,实现赛事直播的精彩回放功能,充分满足了多类别演播室课程教学实训要求。 


     ★育人特色★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始终将“立德树人”摆在人才培养的首位,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作为铸魂育人的根本原则,认真落实“三全育人”要求,将德育和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积极打造课程思政精品课。适应融媒体发展趋势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抓住融媒体时代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新需求,对本专业人才的能力构成重新定位,丰富其内涵,由原来单一强化语言表达能力拓展为“表达、沟通、协调、合作、整合”五大能力的结合,即得体的表达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全方位的协调统筹能力、顾全大局的团队合作能力、多媒体技术的整合能力,将此五大能力作为适应融媒体发展要求的本专业学生“一专多能”的核心能力。专业必修课小班化教学(15人左右),一对一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课程结课考核采用实践能力展示、逐个面试、综合评价方法。利用网络技术,开设云课堂,丰富专业教学手段。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延伸课堂教学训练;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提交作业(音视频节目),推动作业“作品化”,邀请业界专家、媒体人担任专业活动评委,组织专家听评指导,为学生提供权威的专业点评。“以赛促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比赛。成立于2016年的朗诵艺术团,先后获得“曹灿杯”全国朗诵大赛青年组金奖;全国“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高校组一等奖;首届和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口语传播能力展示活动”一等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铜奖;天津市文艺展演集体朗诵项目一、二、三等奖;齐越朗诵艺术节优秀奖;中广联有声阅读大赛一等奖等。近三年获得全国以及省部级奖项30多项,学生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整体大幅提升,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人生规划与设计,为学生就业与继续升学考研提供各种指导与帮助。近三年,学院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人民政府奖学金21人;部分学生考入中国传媒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研究生继续深造。毕业生分别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广播电视台、以及其他省市级媒体从事采编播等工作;还有优秀的学生自主创业,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开办语言培训机构,实现了自我价值,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学院文化★     学院成立之初,即提出“敬业、奉献、和谐、创新”的学院文化建设理念,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教师多参与、比奉献的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科研方面提出“多做总结、多报课题、多发论文”的“三多”口号,激励教师在认真做好教学总结基础上,报课题、发论文,促进教学科研并举,项目申报层级不断取得新突破。戴冲老师申报的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2019天津市教育工作重点调研课题顺利结项;名誉院长罗莉教授领衔申报的2020天津市本科一流课程建设项目《文艺作品演播》获批立项;青年教师贾雪帆申报的2022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国新闻传播史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方法实践研究”获批立项。学院自成立以来,老师们在核心期刊及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几十篇。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作为常务理事单位参加了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高校工作部成立大会,并加入了中国有声阅读委员会高校联盟,加强了与学界和业界的交流合作,对扩大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影响力,增强办学实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