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历史沿革
河海大学播音主持本科专业筹建于2007年。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筹建组工作人员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充分了解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图书资料、教学实验室硬件建设及毕业生就业等情况,对我校申办该专业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着手进行该专业的软件和硬件建设。2008年3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河海大学开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校各级领导对该专业给予高度关注并决定由公共管理新闻传播学系负责该专业的教学组织工作。经过积极认真的招生准备工作,2008年3月,学校组织了一支由在宁高校该专业的教授专家和媒体著名主持人组成的考核小组,严格按照专业测试程序,完成了该专业的专业测试,并于当年9月招收了第一批本科生(24人)。
播音主持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培养具备播音学、新闻学、表演学、语言学以及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从事广播电视普通话新闻播音主持及新闻报道、专题播音主持、各类节目主持、影视配音及演播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同时向各大企事业单位、网络公司等输送语言传播及公关策划人才。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2008年9月第一次招收批本科生24人,2009年招收本科生43人,2010年招生51人,2011年招生40人。目前在校生共155人。
二、专业师资队伍
目前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正在形成一支业务较强、发展潜力大、学历层次高的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人,讲师8人,助教2人;平均年龄约35岁。8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具有硕士学位。本专业还聘请多位在宁各级电台、电视台资深主持人和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的教师为学生讲授专业课程,高水平的教学师资,强化培养了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年来,本专业教师针对新闻学、传播学以及相关学科领域中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发表科研论文(中情所及以上)三十余篇,承担科研课题12项。
三、专业教学资料与条件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全体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工作,推行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小班化教学模式,逐步完善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为了较好地完成有关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我校积极完善原有语音教学设施和400平米演播室的教学功能,2008年7月,专项投资110万元,建设了四间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专用语音教室,2009年7月再投资170万元,建设40平米小型演播室(虚拟演播室)一间,80平米演播室一间,同时配置较为先进的设备。为播音主持所有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实验条件。此外与南京及周边媒体密切合作,建立了多个实践教学基地。
本专业在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对学生文化素质及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计划中除播音主持艺术应设的专业课程外,还设计有《中国文学》、《外国文学》、《电影鉴赏》、《企业文化》等文化素养拓展课;《配音知识与技巧》、《演播空间处理》等强调创新能力发展的课程。除了课程教学和实践,我专业还通过课程汇报演出、暑期媒体工作实践、毕业汇演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该专业正在与在宁广电媒体和企业联系,建立专门的实践基地,这些实践基地将充实该专业在学生实习方面的资源。
在图书资料方面,校图书馆及院图书资料阅览室,存有许多专业文献资料,另外还有大量的网络电子数据库供学生查询使用。同时我院也为本专业文献资料的购买创造条件,现我院每年均拨付一定的经费添置最新的图书资料。学校建有本科教学资源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为组织专业教学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
播音与主持艺术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传播意识与能力,掌握艺术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传播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播音、主持、编导等方面的实践规范,熟悉国家新闻宣传政策及法规,具有爱国情怀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节目播音主持和新闻采编的复合型人才。在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从事播音、主持、影视配音与节目制作等工作,或在国家宣传部门、企事业单位与教育单位从事新闻宣传、文秘、公关或教学研究的工作。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并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方式更新知识,提升能力,满足不断发展的传媒及相关工作需求。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接受语言表达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广播电视节目配音、出镜记者及编导方面的专业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普通话语音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2. 掌握并熟练运用播音发声的方法;
3. 具备言语表达和人际沟通的基本能力;
4. 具备在话筒前和镜头前进行播音主持的专业能力;
5. 具备节目策划和节目采编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6. 熟悉广播电视传播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播音主持专业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7.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主干学科
艺术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
四、主要课程
语言艺术与传媒、节目主持艺术学、播音主持语音、播音主持发声、言语表达、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演播空间处理、新闻学概论、传播学原理、广播电视概论等。
其中,全英文课程:传播学原理
研讨课程:语言艺术与传媒(新生研讨课程)、节目主持艺术学
专业核心课程:传播学原理、社会学概论、节目主持艺术学、新闻采访与写作、言语表达
五、实践教学
播音与主持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力求践行“实践、实战”的教学和学习原则,由认识实习到课程实习,再到毕业实习和毕业汇演,形成点、线、面立体交叉的系统,确保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和培养的科学性、有效性。
本专业的主要实践性教学包括专业主干课程的集中教学实践环节(如播音主持语音、播音主持发声、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等课程)、毕业实习、毕业汇演、毕业论文等。根据播音与主持学科的特点和语音教学的规律,该专业的课程实践均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以10-15人为一个小班)。
六、所含专业方向及特色
根据生源及学校特色、行业与用人单位需求,本专业设置“播音与主持”、“出镜记者与编导”两个方向,培养以播为主、同时具有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节目编辑制作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专业培养特色如下:
1. 遵循“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形成“加强基础与实用,突出实践与技能,注重创造与创新、鼓励多样与兼能”的人才培养思路,尝试“面向社会、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用人单位培养应用型实践性人才。
2. 遵循厚基础、强能力、知识与能力发展并重的办学思路,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优势,加强相关学科的交流与渗透,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掌握多学科知识的播音主持和电视编导人才。
3. 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基础理论教学以夯实基础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课的教学以“针对性、实用性”为目的,加强实践环节的力度,使学生受到良好系统的专业训练。
0516-85693210(9:00-18:00)
高职单招:18626027219 寇老师 (微信同号)
综合评价:18552925798 孙老师 (微信同号)
雅言艺考:15996881736 麦子老师 QQ:365723796(微信同号)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淮海西路197号5楼